第444章 装甲部队的快速发展(1 / 2)

东北沈阳兵工厂。原本就日夜不休的厂区,如今更添了紧张与兴奋。在划定的特殊实验区域内,汉斯·穆勒穿着沾满油污的工装,正与陈致远教授、李师傅等人围在一张铺开的大型图纸前,图纸上绘制着复杂的坦克底盘结构。

穆勒的点在图上一个关键部位,用带着口音但异常清晰的中文说道:“这里,悬挂系统的扭杆强度必须提升至少百分之三十,”根据你们缴获的日军坦克数据和我们的计算,现有的设计在复杂地形下的可靠性不足。我们必须考虑到未来在南方可能遇到的水网、稻田和丘陵。”

陈致远凑近仔细看着:“穆勒先生,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我们需要对热处理工艺进行相应调整,鞍山新出的这批特种钢,性能指标应该能达到要求,但加工精度是个挑战。”

李师傅搓着满是老茧的手,眉头紧锁:“加工精度俺们想办法克服,多试几次,总能摸到门道。关键是这炮塔座圈,按照新图纸要求,直径要大一圈,还要保证旋转平稳,这对铸件和机加工要求太高了。”

“困难一定有,但必须克服。”穆勒语气坚定,“一座灵活、稳固的炮塔是坦克的第二生命。我们可以先制作缩小比例的模型进行验证,逐步调整工艺参数。我和我的助手会全程跟进。”

就在这时,刘川在聂政委、刘亚以及装甲纵队司令梁中玉的陪同下,走进了嘈杂的车间。他没有惊动正在专注讨论的技术人员,而是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

梁中玉看着那图纸上初具雏形的坦克结构,眼中放光对刘川说:“司令员,看这架势,比咱们现在用的那些拼凑货强太多了,要是真能造出来,咱们的装甲纵队可就鸟枪换炮了,”

刘川微微点头,目光却落在那些眉头紧锁、激烈争论的中外技术人员身上。他看到了陈致远脸上的专注,李师傅眉宇间的执着,也看到了汉斯·穆勒那种近乎苛刻的严谨。这种氛围,让他感到满意。

过了一会儿,陈致远率先发现了刘川等人,连忙招呼大家。

“司令员,政委,你们怎么来了?”陈致远迎上来。

“来看看我们的‘宝贝’进展如何。”聂政委笑着指了指图纸,“怎么样,遇到拦路虎了?”

汉斯·穆勒走上前,向刘川和聂政委微微欠身:“司令员先生,政委先生。进展比预想的要快,但也遇到了许多具体的技术难题。尤其是材料性能和加工精度方面,距离设计要求还有差距。我们正在全力攻关。”

刘川走到图纸前,他看到设计中坦克的轮廓远比现有的日式、美式坦克更加雄壮。他沉声问道:“穆勒先生,陈教授,基于现有的基础和这些图纸,我们最快什么时候能拿出第一台实验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