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淮海战役的设想(2 / 2)

韩楚接过话头:“江北的仗肯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但我觉得,咱们东野是不是应该用在更关键的地方?咱们现在兵强马壮,装备水平远超其他兄弟部队,光是美制105榴弹炮就够敌人喝一壶的,更别说那几百辆坦克和源源不断的‘四四式’步枪了。窝在江北和其他老大哥部队一起围歼这点人,是不是有点浪费咱们的机动和火力优势了?”他的话虽然直接,却切中了当前战略选择的核心。

刘川赞许地看了一眼韩楚,随即走到墙上全国地图前,目光扫过长江沿线:“老韩说到点子上了,我完全赞同在江北寻求大规模歼敌的机会,这也是改变战局的重要一步。”

他点在长江位置上:“但是我们的目标,应该放得更长远一些。我认为江北的战事,以华东、中原以及西北野战军现有的力量,只要指挥得当,配合默契,是完全有能力解决的。我们东野在完成北平的接收与稳定华北之后,不应继续在江北纠缠。”

他转过身,面对着自己的几位老搭档,说出了自己的构想:“我的意见是,东野主力在北平事宜安定后,应立即着手准备南下,实施渡江战役,我们不能给老蒋喘息的机会,必须趁国民党江北主力被兄弟部队纠缠、长江防线尚未完全稳固之际,以雷霆万钧之势打过长江去,迅速解放长江以南广大区域,端了他的老巢,”

这番话让指挥部内瞬间安静下来,聂政委沉思片刻,缓缓点头:“这是一个极具魄力的想法。一旦成功,全国解放的进程将大大加快。但是,渡江作战不同于我们以往的任何一场战役,我们缺乏必要的舰艇,面对长江,我们强大的装甲和炮兵力量如何展开?这些都是极其严峻的挑战。”

刘亚紧接着补充:“政委的顾虑非常实际,渡江需要大量的船只,需要熟练的船工和水手,需要对敌军江防工事进行细致的侦察,还需要选择正确的登陆场和建立巩固的滩头阵地,这涉及到庞大的后勤支持和复杂的诸兵种协同,必须现在就开始进行周密准备。”

韩楚却显得信心十足:“困难肯定有,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大船,我们就用木船,用渔船,成千上万条一起冲过去,没有海军,咱们就用炮兵覆盖对岸,用咱们的‘没良心炮’给他开路,只要让我们的人冲过江去,站稳了脚跟,江南那些敌人,挡不住咱们”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东野特有的那种攻坚克难的豪气。

刘川听着几位搭档的讨论,脸上露出了果决:“大家的意见都很重要。老韩的锐气,政委的持重,老刘的严谨,都是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正因为渡江困难,敌人才会预料不到我们敢这么快、这么坚决地打过去,这就是我们的机会,”他走回桌边,拿起笔:“我将立即给中央回电,详细阐述我们的判断和建议:江北战局交由兄弟部队,我东野厉兵秣马,准备南下渡江,直捣黄龙,同时,命令各部,在休整期间,加强水上适应性训练,搜集沿江船只情报,参谋部立即着手制定多套渡江作战预案,”

命令被传达下去。东野在经历了连续大战后的短暂休整后,再次开始为更宏伟的任务而行动起来。各纵队司令部里,李云龙、丁伟、张大彪等一众虎将虽然按命令没有亲临一线连队,但也都围着地图和沙盘,针对南方可能遇到的水网、丘陵地形以及城市攻坚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装甲纵队的梁中玉拉着炮兵司令朱锐,反复研究着坦克如何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以及重型火炮在渡江前夕的火力准备中如何发挥最大效能。

政治部主任谭正和副司令肖光则深入到基层部队,进行政治动员,宣讲渡江作战的伟大意义,激发指战员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高昂士气。

三天后,中央的回电到了。电文同意了东野主力南下渡江的战略方向,但同时强调,目前先准备工作,需待江北主要敌军集团被有效牵制或歼灭后,方可寻机实施,要求东野充分利用时间,做好万全准备。

看着电文,刘川与聂政委、韩楚、刘亚等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大战前的兴奋弥漫在东北野战军总部。

在长江之南那将是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更大考验。而他们这支从白山黑水间一路征战,已经将目光投向了那片陌生的土地,留给江南敌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