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川果断说,“这个不能停,命令靠近山海关的部队,派出精干小分队,化装侦察关内敌情,特别是傅作义部的动态。同时,工程兵部队要开始检修从沈阳到山海关的铁路和公路,确保大部队机动时畅通无阻。韩楚同志,你多关注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明白,”韩楚领命,“我亲自带人去山海关前沿看看,摸摸底。”
会议结束后,命令迅速传达到东野各部队。尽管对胜利充满喜悦,也对入关作战充满期待,但各级指战员都明白休整的重要性。东野军团开始有条不紊地转入休整状态。
在辽西的一个村庄里,李云龙的第一纵队驻地。刚刚经历恶战的战士们虽然疲惫,但精神头十足。各团正在清点人数,统计装备损耗。
“老李,这次咱们纵队伤亡可不小,特别是突击锦州城的几个主力营。”政委看着统计报表,眉头微蹙。
李云龙叹了口气:“打仗哪能没有牺牲,战士们都是好样的,告诉后勤处,优先给我们补充兵员和武器,还有,把缴获的那些美国冲锋枪,多给我们一纵拨点,那玩意近战好用,”
“你呀,”政委摇摇头,“就知道要好东西。司令员说了,要公平分配。”
“咱一纵打主攻,伤亡大,多分点不是应该的嘛,”李云龙理直气壮。
在另一个驻地,丁伟的第二纵队正在组织炮兵团进行新式美制105毫米榴弹炮的操练。炮手们围着这些“新家伙”,既兴奋又有些手足无措。
“都看仔细了,”炮兵团团长大声讲解,“这玩意跟咱们以前的日式山炮不一样,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但操作也更复杂,各炮长、瞄准手,必须尽快掌握参数换算和操炮流程,”
丁伟在旁边观看,对身边的参谋说:“告诉各步兵团长,都派人来炮兵阵地看看,了解一下新火炮的威力和支援方式,以后的步炮协同,得按新的来,”
政治干部们更是忙碌。各连队都在召开会议,宣讲形势任务,表彰战斗英雄,批判怕苦怕累、留恋东北安逸的思想。文工团也下到部队,演出新编排的节目,激发战士们“打倒国民党,解放全中国”的热情。
后勤线上,运输车辆将粮食、被服、弹药源源不断地运往各部队。兵工厂里,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复装子弹和维修受损的武器装甲。
刘川也没有闲着,他带着聂政委、刘亚等人,深入到几个主力纵队视察休整情况,看望伤员,与各级指挥员交谈,了解部队的真实想法和困难。
时间在紧张的休整中一天天过去。东野积蓄着更为强大的力量。一个月看似不长,但对于志在必得的东野而言每一天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