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缓缓说道:“谈判,首长去谈。我们准备好打仗。散会之后,各位立刻返回岗位,按照预定方案展开部署。老刘,由你统筹,制定一个详细的应急作战预案,重点是热河方向和辽西走廊的防御与反击。”
“是,”众人齐声应道,指挥部里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前的紧张和亢奋。
各位将领领命而去,指挥部里只剩下刘川和聂政委。聂政委看着刘川:“压力不小啊,国内外的目光都盯着我们呢。”
刘川目光锐利:“是啊,这一仗,不光是军事仗,更是政治仗。打好了,我们就能在东北真正立足,打不好,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他沉默片刻,忽然问道:“老聂,苏晓梅安顿好了吗”。
聂政委笑了笑:“晓梅同志适应得很快,已经到地方报到了,工作开展得不错。她让我告诉你,不用担心。”
刘川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两人就这样默默地抽着烟,地图上那些代表敌我势力的箭头预示着东北将再一次迎接新的生命。
几天后,山海关前线。李云龙叉着腰,站在刚加固好的掩体里,拿着望远镜观察着对面国民党军的阵地。他咂咂嘴,对身边的丁伟说:“老丁,看见没?对面那帮家伙,换装清一色的美式咔叽布军装了,家伙事也换成了美械,神气得很啊,”
丁伟冷哼一声:“驴粪蛋子表面光,穿得再好看,也得拉出来练练才知道是不是孬种。老李,你说延安那边谈得怎么样?”
李云龙放下望远镜,咧嘴一笑:“老蒋要真有诚意,能把杜聿明这种心腹爱将派到东北来?能把新一军、新六军这些精锐往咱这边调?我看啊,这谈判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咱们呐,还得靠这个说话,”他拍了拍身边一门昂着炮口的山炮。
丁伟深以为然:“没错,不过司令员说了,要沉住气,敌不动,我不动”
与此同时,在热河边境线上,韩楚带着一支精干的侦察小队,化装成当地百姓,秘密潜入敌控区。他需要亲自摸清傅作义部的兵力部署和动向。在一处山坳里,他通过望远镜看到远处公路上尘土飞扬,国民党军的卡车拖着火炮,步兵排着长长的队伍正在开进。
“狗日的,来得还真不少。”韩楚低声骂了一句,对身边的侦察排长吩咐道:“把他们的部队番号、装备情况、行军路线都给我记清楚了,尤其是炮兵和坦克的位置,回去之后,老子要给他们准备一桌好菜,”
而在后方的沈阳兵工厂,陈致远教授和李师傅正带着工人们日夜奋战。一条新的步枪生产线刚刚调试完成。李师傅拿起一支刚下线的“四四式”步枪,熟练地拉动枪栓,检查着每一个部件,脸上露出了笑容:“陈教授,成了,这下咱们的产量又能提三成,”
陈致远擦着额头的汗,也欣慰地点点头:“好,太好了,前线将士们就等着这些武器呢。”他语气带着一丝隐忧:“只希望,这些枪口最终是对着该对着的人。”
整个东北民主联军各级指战员都清楚,和平或许值得期待,但下一刻,枪声很可能就会打破黎明前的寂静。一种紧张的期待感在部队中蔓延,每个人都在等待着那个最终的命令,无论是战还是和。
刘川站在作战地图前,手中拿着刘亚刚刚送来的、由韩楚亲自侦察确认的最新敌情标注图。图上,代表国民党军的蓝色箭头更加密集和清晰,尤其是热河方向,一个攻击箭头已然成形,直指我军腹地。
他抬起头,看向身旁的聂政委、刘亚、以及刚刚返回的韩楚,沉声道:“看来,对方的‘礼数’快要送到了。通知下去,按照第二套方案,准备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