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仔细听着:“我明白司令员和政委的意思了。这是个大难题,但确实必须去做。我们需要一批既懂军事,又懂外交,最好还能说点俄语的干部。”
“人员由你挑选,全军范围内,你看中谁点谁的名,”刘川大手一挥,“需要什么物资支持,直接打报告,这件事关系到我们未来能否在东北站稳脚跟,能否有足够的本钱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必须办好,”
刘亚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他挺直腰板,郑重地说:“是,司令员,我一定竭尽全力,想办法为咱们部队多留下些家当,”
命令迅速落实。刘亚从司令部和各纵队抽调了几名精通俄语、头脑灵活、又有一定级别的干部,组成了一个精干的公关团。他们开始集中学习,研究苏军的编制、习惯、可能的前线指挥官,甚至模拟与苏军接触时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应对策略。
与此同时,刘川并没有放松军事上的准备。他命令各部继续加紧训练,特别是城市接管、治安维护和快速机动能力的训练。他反复强调:“无论局势如何变化,强大的实力始终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几天后,刘亚拿着初步拟定的工作方案向刘川汇报。方案详细列出了与苏军接触的预案、谈判的底线、以及争取装备物资的优先顺序。
刘川仔细翻阅后,点了点头:“方案考虑得很周全。但是参谋长,你们要有心理准备,这件事难度极大,苏军不是慈善家,他们有自己的战略考量。能争取到多少,算多少。”
刘亚点头称是:“我明白,我们会掌握好分寸。”
就在这时,机要参谋又送来了一份电报,这次是来自冀热辽军区的。刘川看完后,脸色变得更加深沉,他将电报递给聂政委和刘亚。
“冀热辽军区报告,他们发现国民党方面也加强了对东北的渗透,有不少挂着国民党牌子的特派员和先遣人员,正在试图进入辽西和热河地区活动。”刘川的声音带着一丝冷意,“看来,盯着东北这块肥肉的,不止我们一家啊。国民党也在为战后接收做准备了。”
聂政委神色凝重:“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东北战略地位重要,资源丰富,蒋介石绝不会轻易放手。未来的东北,恐怕不仅是中日之间的战场,更可能成为国内各种势力角逐的舞台。”
刘亚担忧地说:“如果国民党也派人接触苏军,开出更好的条件,那我们争取装备的难度就更大了。”
刘川走到窗前,看着外面操场上正在训练的部队,沉默良久,才缓缓说道:“所以,我们更要加快步伐,壮大自己。无论是日本人,苏联人,还是国民党,最终说话管用的,还是实力,告诉部队,训练不能有丝毫松懈,咱们公关团准备工作要做得再细一点,我们要做好万全准备,迎接这场即将到来的,决定东北命运的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