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川赞许道:“思路很对,具体怎么搞,你放手去干,需要协调什么,找参谋长,找政委,或者直接找我,”
朱锐的到来,给东北民主联军的炮兵部队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他深入各炮兵纵队,检查装备,考核炮手,授课讲解炮兵战术。他尤其强调炮兵的机动性和反应速度,要求各部队不仅要打得准,还要走得快,藏得好。
在他的推动下,一套详细的炮兵训练操典迅速下发到各部队。大规模的步炮协同演习频繁展开,虽然消耗了不少宝贵的训练弹药,但部队的实战能力肉眼可见地提升。
与此同时,兵工厂的攻关也在继续。车间的灯火常常彻夜不熄,陈致远和李师傅带着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对着图纸和零件反复试验。终于,第一门完全由通化兵工厂自产的75毫米山炮样炮完成了总装。
测试那天,刘川、聂政委、韩楚、刘亚、朱锐等人都到了现场。在一片僻静的山谷里,那门涂着防锈漆的山炮静静地卧在阵地上。
李师傅有些紧张地对朱锐说:“朱司令,都检查过了,应该没问题。”
朱锐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老李,你们的心血不会白费。”他亲自担任指挥,下达了一连串口令。
“目标,正前方山脊独立巨石,距离一千五百米,一发装填,”
炮手熟练地将一枚炮弹推入炮膛。
“放,”
轰隆一声巨响,炮口喷出炽烈的火焰,炮弹呼啸着飞出。所有人的目光都追随着那道轨迹。远处山脊上那块醒目的巨石应声碎裂,腾起一团烟尘。
“打中了,打中了,”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李师傅和几个老工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朱锐满意地点点头:“精度不错,稳定性还要经过更多测试,但这是个了不起的开始,”
刘川看着那门尚且粗糙,却意义非凡的山炮,对聂政委说:“咱们现在,算是真正有了点底气了。”
然而,就在根据地内部一片欣欣向荣之际,刘亚拿着一份情报,脚步匆匆地找到了正在视察部队训练的刘川。
“司令员,我们派往长春方向的侦察员传回消息,关东军司令部近期活动频繁,有多名高级参谋前往边境视察。另外,日军在四平、吉林等地的部队,似乎在进行某种针对性的防御演练,内容很像是在防范大规模装甲突击。”
刘川接过情报,仔细看着,眉头渐渐锁紧:“防范装甲突击?他们是在担心我们,还是在防备北面的苏联?”
刘亚低声道:“目前还无法判断。但种种迹象表明,关东军似乎预感到了什么,正在加紧备战。而且,他们的备战方向,似乎有所调整。”
刘川将情报递给走过来的聂政委:“山雨欲来啊……只是不知道,这场雨,会先从哪个方向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