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司令部里,刘川拿着刚刚收到的延安回电,聂政委、韩楚、刘亚、谭正和肖光都围在旁边,等着他说话。
“中央的回复来了。”刘川将电文放在桌上:“关于我们提出的改编为师一级建制的建议,中央原则上同意我们进行编制调整,以适应大兵团作战的需要。但是……”
“但是什么?”韩楚性子急,忍不住问道。
刘川指了指电文:“但是,中央认为目前全国抗战大局下,我军正规编制仍以八路军三个师的番号为主。若在东北单独设立师级番号,恐引起不必要的政治纷扰和国民党方面的猜忌。因此,中央建议我们采用‘纵队’这一番号。”
“纵队?”肖光看着电文:“这名字听着倒是挺有气势,比旅大气,”
刘亚沉吟道:“纵队……这倒是个灵活的办法,既避免了与八路军主力师番号冲突,又能将我们现有的旅级单位升格,形成更强的独立作战能力。”
聂政委点了点头:“中央考虑得很周全,我们现在虽然实力强大,但名义上还是国共两党共同抗日。采用纵队番号,既体现了我们力量的壮大,又维护了统一战线的大局。”
刘川看着大家:“既然中央有了明确指示,那我们就照此执行。我的意见是,将我们现在的主力旅,全部升格为纵队。每个纵队下辖若干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以及必要的直属部队,兵力控制在三万左右。这样,指挥层级更加清晰,也更利于大兵团作战。”
韩楚听着直乐:“我看行,一个纵队三万人,相当于国民党一个整编军,打起来更有劲,咱们现在有十几个旅,这一下子就变成十几个纵队,听起来就威风,”
谭正提醒道:“编制调整不仅仅是改个名字,涉及到大量的干部调整、部队整编、后勤保障体系的变更,工作量非常大,必须稳妥进行。”
“老谭说得对。”刘川表示赞同:“这件事由参谋长牵头,政治部配合,制定详细的改编方案。原则是平稳过渡,尽快形成战斗力。各旅主要指挥员原则上晋升为纵队司令员,但要注重搭配好政治委员和参谋长。”
刘亚立刻应道:“是,我马上组织人手,争取一周内拿出具体方案。”
改编的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消息在各部队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战士们议论纷纷,脸上都带着兴奋和自豪。
“听说了吗?咱们旅要改成纵队了,”
“纵队?那咱们旅长是不是就成纵队司令了?”
“那可不,咱们以后就是纵队的人了,听起来就比旅大气,”
在紧张的战备训练间隙,改编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刘亚领导的参谋团队日夜工作,确定各纵队的番号、编制、干部配备。谭正领导的政治部则负责干部考察和思想动员工作。
几天后,详细的改编方案摆在了刘川的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