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敢打包票吧?”刘川敲着黑板,“为什么?因为我们很多人,脑子里还是游击队那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这没错!但我们现在指挥的是几万人的大部队!是重装备越来越多的正规军!跑?往哪儿跑?怎么跑?几万人、几百门炮、几十辆坦克的行动,是儿戏吗?”
他语气严厉起来:“大兵团作战,第一要义是什么?是协同!是纪律!是全局观念!你李云龙,脑子一热就带着全旅往上冲,冲进去发现左右两翼的兄弟部队没跟上,怎么办?你丁伟,炮兵打得欢,炮弹砸到自己人头上怎么办?你梁中玉,坦克冲得快,步兵兄弟跟不上,坦克成了孤零零的铁棺材,怎么办?”
一连串的问题,问得这些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领们鸦雀无声。
接下来的培训课程,紧密围绕大兵团作战展开。课堂上争论激烈,有时甚至面红耳赤。
丁伟讲解步炮协同时,李云龙插话:“老丁,你那个炮兵延伸射击太快!步兵兄弟刚抬头,炮火就跑到前面去了,鬼子机枪正好复活!得慢点,等步兵信号!”
丁伟反驳:“老李,炮火覆盖时间有限,慢吞吞的,鬼子都钻回工事了!必须保持压力!”
刘川适时打断:“都有道理!关键在沟通!要建立明确的信号体系,步炮指挥官要靠前指挥,甚至可以用电话线直接联系!”
梁中玉介绍装甲突击战术时,张大彪提出问题:“老梁,你的坦克在山地、水网地带怎么用?不能光在平原逞威风啊!”
梁中玉承认:“这是个新课题,需要摸索。我觉得可以配属少量坦克给步兵,作为移动堡垒,支援攻坚。”
培训不仅限于课堂,还组织了多次实兵演习。虽然消耗了不少弹药,甚至出了几次险情,但部队的协同意识和指挥员的全局观念在实战化演练中得到了显着提升。
培训间隙,李云龙拉着丁伟嘀咕:“老丁,你还别说,司令员搞这个培训班,真有点意思。以前光想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现在得琢磨怎么跟你们炮兵、跟梁大脑袋的铁王八配合了。”
丁伟点头:“是啊,仗越打越大,再靠个人猛冲猛打不行了。得学会下棋,走一步看三步。”
培训班的成果,很快在后续的小规模冲突和根据地巩固战斗中显现出来。各部队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指挥员的战术运用也更加灵活大胆。
然而,就在第一期培训班临近结业,学员们摩拳擦掌准备返回部队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份由老猫的侦察营付出巨大代价才获取的绝密情报,被紧急送到了刘川手中。
情报显示,鬼子“狩虎”部队的编组已接近完成,其主力并非单纯集结于某一处,而是分成了数个强大的攻击集群,并且,获得了更多空中支援和新式武器加强。
更令人不安的是,情报指出,岗村宁次似乎调整了策略,其首要攻击目标,可能不再是山东军区的核心根据地,而是一个他们刚刚通过局部反攻连入根据地、位置关键但防御尚显薄弱的新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