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柱激动得脸通红,大声道:“是,司令员,我一定把炮兵团带成一把尖刀。”
“成立军区直属教导团,暂编教一团、教二团,”刘川看向总部来的梁中玉:“梁中玉同志,教导得两个团都由你总负责,这两个团不单纯是战斗队,更是干部摇篮,要选拔优秀战士和基层干部,由总部来的和部队的骨干带着,边打仗边学习,快速成长,然后为各部队以后得扩编培养人才,以后咱们得队伍越来越庞大,不能总靠总部支援。”
梁中玉肃然敬礼:“明白,司令员,一定为晋中军区培养出最多的优秀基层干部,”
晋中军区扩编计划让所有人既兴奋又感到压力,总部来的二十名营连长迅速被分配到各个岗位,他们的到来,极大地缓解了部队急速扩张带来的干部荒。
赵刚带领政工干部,深入乡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参军保家乡”运动。无数热血青年踊跃报名。
各军分区司令员也铆足了劲,李云龙一边整顿部队,一边不断派出小股部队出击,既锻炼新兵,也缴获物资;
丁伟依旧稳扎稳打,着力巩固根据地,培训民兵;张大彪则压力最大,他的防区直面鬼子重点封锁线,摩擦不断,新编第三团在战斗中快速成长起来。
王承柱的炮兵团成了宝贝疙瘩,九二式步兵炮被擦得锃亮,虽然炮弹金贵,实弹训练少,但战士们学习理论热情高,教导团更是夜以继日地训练、学习。
然而困难也随之而来,武器缺口巨大,粮食供应日趋紧张,个别新部队由于磨合不足,出现了不必要的伤亡。
这些问题,刘川和赵刚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天,刘川再次召集各军分区司令、政委和直属团长开会。
刘川敲着桌子:“部队架子搭起来了,人是多了,但能不能打,还是未知数,不能光守着地盘练兵,我们需要一场胜仗,一场能检验训练成果、锻炼部队、缴获物资、提振士气的胜仗,”
他目光扫过李云龙、丁伟、张大彪:“都说说,你们防区对面,有没有什么合适的目标?鬼子哪个据点比较肥,又相对好打一点?”
李云龙第一个跳起来:“我这边,大虎沟据点,驻了一个中队鬼子和一个连伪军,配备两挺重机枪,是封锁线上的一个重要钉子,拔了它,咱们西北方向就能开阔不少,”
丁伟比较谨慎:“大虎沟工事坚固,强攻伤亡恐怕不小,我那边有个马庄据点,主要是伪军驻守,鬼子只有一个班督战。打下来容易,但油水可能不大。”
张大彪闷声道:“东面鬼子看得紧,据点都加固了,不太好弄。”
刘川听着他们的讨论,目光投向地图,沉吟道:“大虎沟……马庄……都不够理想。要么太硬,要么太瘦……”
突然,他目光锁定在三个军分区结合部的一个位置上——那里是日军封锁体系的一个连接点,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开始在他脑中逐渐成型。也许,不必局限于一个据点?或许可以……
他的眼神变得锐利,众人看到他的表情,都知道司令员恐怕又有了什么“鬼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