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陈司令员:“司令员,您从总部回来,肯定带来了指示和支持。”
陈司令员点点头:“总部也很难啊,现在115师和120师都在建设抗日根据地,也都在扩军,给咱们得支持有一些,但主要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总部会协调一部分被服和粮食,但武器弹药,主要还得靠缴获。
他指了指外面:“至于干部,这不给你们送来了生力军,这批抗大的同志,理论水平高,政治上可靠,缺的是实战经验,老部队的骨干要搞好传帮带,尽快让他们挑起重担。”
他顿了顿,看向刘川:“具体怎么扩编,怎么整训,怎么解决装备问题,刘副司令员,你牵头拿个方案出来。我的要求是既要快,又要稳,新部队不能是花架子,要拉出去就能打。”
“是,”刘川沉声应道,目光再次投向地图,手指在上面划过,“兵源,以各根据地民兵骨干、积极青年为基础,老部队抽调骨干作为种子。”
他开始详细阐述构想,哪个区域组建新团,哪个老团分拆补充,预备如何解决武器装备,如何开展大练兵,思路清晰,考虑周详,显然早已深思熟虑。
李云龙等人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插话讨论几句,补充细节。
最后,刘川看向窗外那些正在安顿的抗大干部,眼神深邃:“这批学生娃是宝贝,也是考验,能不能让他们尽快融入部队,发挥出作用,关系到我们扩编的速度和质量。老赵,”
赵刚立刻应道:“司令员,我明白,政治部会立刻跟进,做好思想工作,安排好岗位,让老同志搞好帮带。”
会议结束,众人领命而去,个个感觉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扩编五万,十个团,这意味着太岳军区将一跃成为八路军在华北敌后的绝对主力,未来可期,但脚下的路,也必然充满荆棘。
李云龙凑到刘川身边,压低声音:“司令员,扩编是好事,可我心里咋有点不踏实?这么大动静,小鬼子那边…”
刘川目光看向太原方向:“纸包不住火,岩松义雄吃了那么大亏,不会没有动作,我们扩编,他们肯定也在酝酿报复。接下来恐怕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了。”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所以,我们更要快,要在鬼子反应过来之前,把拳头攥紧,告诉各部,招兵、训练、抢装备,动作都要快,同时,严密监视日军动向,”
院子里,抗大学员负责人周维汉正帮着战友搬运行李,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向指挥部,他能感受到里面传来的那种紧张的气氛。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