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糊名(2 / 2)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颓然坐回椅中,喃喃道:“早知你如此鲁莽冲动,不堪大任,为父……为父还不如早早续弦,给你生个弟弟,也好过单单指望你光耀门楣……”

这话说得极重,方岳猛地抬头,脸上血色尽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父亲!孩儿知错了!孩儿再也不敢了!”

方守拙看着他惶恐的样子,心肠终究软了几分,但语气依旧严厉:“罢了!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这几日你便给我老老实实待在家里,闭门读书,尤其是那《论语》!好好想想‘游于艺’三个字!再敢出去惹是生非,我打断你的腿!”

与此同时,将军府内,高鉴并未因学子闹事而怠慢了郡中有声望的儒士。相反,他特意在府中设下便宴,邀请了此次参与阅卷十数位阅卷官。

宴席算不上奢华,但礼节周到。高鉴全程坐陪,态度谦和。

“刘公、陈公、王公……诸位先生拨冗前来,鉴,感激不尽。”高鉴执礼甚恭,将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让至上座。

致仕的刘老夫子拱手道:“将军客气了。将军锐意进取,招贤纳士,乃武阳之福,老夫等理当支持。”

席间,高鉴绝口不提日前学子闹事的不快,只谈风物,问农桑,偶尔请教一些地方典故,态度诚恳。酒过三巡,他才将话题引向此次取士。

“鉴,起于行伍,深知乱世治国,需才孔亟。然,如何选才,方能公允,方能得人,实乃难题。”高鉴语气平和,如同与友人商讨,“此番取士,侧重实务,或有考虑不周之处,引得一些年轻学子不解。鉴,心中亦是忐忑。幸得诸位先生深明大义,未加苛责,反而暗中维护,鉴,在此谢过。”

他举起酒杯,向在座诸人敬酒。这话说得漂亮,既点明了初衷,又给了这些大儒面子。

陈老先生捻须微笑:“将军过谦了。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律法算数,亦是经世之用,先贤亦不排斥。将军能突破常格,取士以实,老夫看来,正合时宜。些许年轻学子不解,亦是常情,假以时日,自会明白将军苦心。”

另一位王姓大儒也点头附和:“不错。取士之道,贵在得人。只要能选出真正能安民理政的干才,便是良法。将军引入糊名之制,更是彰显公允之心,老夫等佩服。”

他们这些人老成精,岂会看不出高鉴的野心与手段?与其对抗,不如顺势而为。既然高鉴给足了他们面子,他们自然也乐得送上顺水人情,肯定其改革方向,同时也为自己和门下弟子在未来新政权中谋得一席之地预留空间。

宴席在一种看似融洽和谐的氛围中结束。结束宴会后,高鉴站在庭院中,望着疏朗的星空,目光深邃。

魏征悄无声息地来到他身后,轻声道:“主公,糊名试卷已准备就绪,明日便可开始评阅。”

高鉴点了点头,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说:“开始吧。让我们看看,这武阳郡的泥沙之下,究竟能淘出多少真金。青兖之地,还等着他们呢。” 声音平静,却蕴含着对未来的无限期许与不容置疑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