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自毁长城(2 / 2)

杨广初闻此讯,竟是愕然,随即发出一声不知是真是假的惊叹:“朕竟一直不知,河北贼势已猖獗至此!义臣所降服的贼人,竟有如此之多吗?” 他似乎完全忘记了之前无数被虞世基过滤掉的求救信号。

侍立在侧的虞世基,心中虽惊,脸上却不动声色,立刻躬身应对,言辞恳切而暗藏机锋:“陛下明鉴,些微小窃,虽看似数目庞大,实则多是饥民流寇,乌合之众,未足为虑。反倒是杨义臣将军,借此一战,拥兵甚众,威震河北。其久在阃外(京城以外),掌握如此重兵,恐非……国家之福啊。古人云,尾大不掉,此最非宜。”

这番话,巧妙地将焦点从“贼势浩大”转移到了“功臣权重”上,精准地触动了杨广内心深处那根猜忌功臣的敏感神经。

杨广闻言,眉头微蹙,沉吟片刻,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爱卿所言,切中要害,确是老成谋国之言。” 他对地方糜烂的实情选择了继续无视,反而对替他平定叛乱的将领心生忌惮。

于是,一道荒谬至极的诏令,从歌舞升平的江都发出:紧急追回前方浴血奋战、刚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统帅杨义臣,并将其麾下浴血重生的精锐之师,就地解散、放归原籍!

消息传出,天下为之哗然。正致力于肃清河北残余抵抗、巩固胜利果实的杨义臣,接到这如同冰水浇头的诏书,心中是何等悲凉与无奈,已无人能知。他只能仰天长叹,遵旨班师,眼睁睁看着自己苦心凝聚的平贼力量顷刻瓦解。

此令一出,如同搬走了压在河北群雄头顶的最后一座大山。原本在杨义臣兵锋下瑟瑟发抖、濒临灭绝的各方势力,包括刚刚遭受重创的窦建德集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喘息之机。原本可能被迅速扑灭的星星之火,因朝廷这自毁长城的昏聩之举,得以死灰复燃,并且以更猛烈的势头,席卷开来。河北乃至全国的“盗贼”,由是复盛,帝国的丧钟,在江都的靡靡之音中,被敲得愈发响亮。

与此同时,魏县。

高鉴并未如贵乡官员想象的那般,在营中规划着如何鲸吞武阳郡。他正带着韩景龙、刘苍邪等将领,巡视城防与操练。积雪初融的校场上,喊杀声震天。高鉴并未扩军,就怕杨义臣来袭,自己好走。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如旋风般冲入校场,马上的斥候甚至来不及等马停稳,便滚鞍下马,踉跄着冲到高鉴面前,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声音都变了调:

“报——大统领!河北……河北急报!”

高鉴眉头一挑,示意他平静下来:“讲。”

斥候深吸一口气,竭力平复激荡的心情,大声道:“皇帝杨广,下诏召还太仆卿杨义臣,并……并解散其麾下平贼大军!”

“什么?!”一旁的韩景龙失声惊呼,虎目圆睁。刘苍邪也倒吸一口凉气。

高鉴身体猛地一震,眼中爆发出慑人的精光,一把抓住斥候的肩膀:“消息确凿?!”

“确凿无疑!各方渠道皆已证实!杨义臣已奉诏班师,其部众正在遣散!”

高鉴松开手,怔了片刻,随即,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狂喜、荒谬与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明悟,涌上心头。他猛地仰天大笑,笑声酣畅淋漓,穿透云霄,震得校场上所有士卒都停下了动作,愕然望来。

“哈哈!哈哈哈!杨广啊杨广!自毁长城!真乃自毁长城!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他笑声未歇,另一道急促的身影已从县衙方向飞奔而来,正是魏徵。向来注重仪态、步履沉稳的魏玄成,此刻竟是袍袖翻飞,发髻微散,脸上因激动而泛着红光,手中紧紧攥着一卷刚从信鸽腿上取下的绢书。

“主公!主公!”魏徵人未至,声先到,声音因急促而略显嘶哑,“杨义臣被召还了!朝廷自断臂膀,河北真空矣!”

高鉴停下大笑,转向魏徵,两人目光在空中交汇,一切尽在不言中。他们都清楚,杨义臣这棵擎天大树的倒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压在他们头顶最大、最迫近的威胁瞬间消散;意味着河北广袤的土地,失去了最有力的守护者,向所有有实力的野心家敞开了大门;意味着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极其宝贵的战略发展期!

“擂鼓!”高鉴猛地收敛笑容,脸上恢复了惯有的沉静,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燃烧着足以燎原的火焰,他声音斩钉截铁,传遍整个校场,“升帐!聚将!议大事!”

“咚!咚!咚——!”

沉闷而激昂的战鼓声,如同积蓄已久、终于爆发的惊雷,在魏县城头隆隆炸响,一声紧似一声,震荡四野,宣告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也召唤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弄潮儿,齐聚一堂,共商那席卷天下的大业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