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高鉴募兵(2 / 2)

酒是浊酒,菜是几样简单的腌菜、干肉和难得一见的鲜鱼。气氛却颇为热络。共事一个多月,经历了库房立威、应对孙驴蛋发难等诸多风波,也生出几分并肩作战的情谊。赵夫子、钱夫子、孙夫子乃至周石匠也都在座,这些文人匠役平日里与武夫们接触不多,此刻倒也放下拘谨,互相敬酒。

刘三刀话不多,只是端着酒碗向高鉴郑重一礼:“高总管,这些时日,弟兄们跟着您,长了见识,也……服气!日后若有差遣,只要不违背大王号令,我刘三刀绝无二话!”这话说得实在,也划清了界限。高鉴含笑点头,与他碰杯,一饮而尽。

轮到王大牛、王二牛时,这两个憨直汉子倒是真情流露了些。王二牛眼圈有点红,端着酒碗的手微微发抖:“高总管……您……您保重!”王大牛用力拍了下弟弟的后脑勺,自己却也声音哽咽:“总管,有用的着俺们的地方,指个信儿!”看着他们那努力挤出几滴眼泪的模样,高鉴心下莞尔,知道这眼泪多半有七分是真,三分是刻意表现,但这份心意,他领了。接着高鉴便笑着说道:“大牛、二牛,你俩先别急,你俩再待几日。”原来高鉴以整训新兵需得力人手协助为由,向高士达请准,又多留了十日。听了高鉴的解释,大牛二牛有点尴尬,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

宴席散场,便是离别。次日清晨,刘三刀等人收拾行装,回归各营。高鉴身边,便只剩下了那五十张带着茫然与些许不安的新面孔。

点卯集合,五十人稀稀拉拉地站在库房前的空地上,虽然个个身体底子不错,但毫无军纪可言,交头接耳,站姿歪斜。高鉴目光沉静地扫过他们,没有立刻训斥。

他走到队伍前方,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无根的浮萍,不再是任人欺凌的流民!你们是我高鉴的兵,是东海公麾下库房总管亲卫!”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来这里,是为了一口饱饭,一条活路。这没错!乱世求生,天经地义!”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凌厉,“但我要告诉你们,光想着吃饭,是打不了仗的,是活不到太平那一天的!要想活着,活得有个人样,就得比别人狠,比敌人强!就得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把过去的软弱、散漫,都给我扔进高鸡泊的水洼里喂王八!”

“跟着我,规矩只有四条:一,令行禁止,我的命令,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二,同袍同心,战场上,你的后背只能交给身边的弟兄!三,畏法敢战,对内守纪,对外凶狠!四,秋毫无犯!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军法从事,绝不姑息!”

“做到了,有我高鉴一口吃的,就饿不着你们!做不到……”高鉴冷笑一声,没有说下去,但那冰冷的眼神让所有新兵心底一寒。

训话完毕,高鉴开始发放武器装备。情况果然如他所料,由于大战临近,几位大统领几乎将武库搬空,最好的盔甲、强弩、利刃早已被瓜分殆尽。幸好高鉴早有预见,之前利用职权之便,暗中截留藏起了一批装备。

即便如此,能拿出来的也显得寒酸:主要是三十多杆制式长矛,矛头还算锋利,矛杆新旧不一;四十多把环首刀,多是旧刀,需重新打磨;二十面简陋的木盾;十把长弓和为数不多的箭矢;最珍贵的,是仅有的六件皮甲,还是修补过的,高鉴自己取了一件品相略好的穿上,余下五件,他明确告知将授予日后表现优异、担任伙长者。

“器械虽陋,锐气不可堕!”高鉴手持一杆长矛,朗声道,“杀敌取胜,仗者,三分器利,七分人勇与阵严!今日起,各依所长,分隶矛手、刀盾手、弓手,勤加操练,不得懈怠!”分发完武器,高鉴没有讲解任何杀敌技巧,而是开始了最枯燥、最基础的队列练习。

上午练队列,铸纪律之魂。高鉴摒弃花哨,直接借鉴《司马法》中“立卒伍,定行列,正纵横”的古训与后世戚继光《纪效新书》中强调的“练心”、“练气”之法。从最基本的站姿、看齐、转法、行进练起。他要求极严,行列必须整齐划一,步伐必须统一坚定。初时,新兵们动作生涩,笑话百出,但在高鉴与王大牛、二牛的严厉督促与反复纠正下,渐渐摸到门道。这枯燥的重复,非为形式,实是将五十个散漫个体熔铸为统一整体的基石,于无声处锤炼绝对服从的意识与协同如一的团队本能。

下午习持械,奠杀伐之基。午后,训练转为兵器基础。高鉴不再藏私,依旧融合古籍智慧与实战需求,教导长矛如何沉稳突刺方能破甲,环首刀如何挥砍格挡才省力有效,木盾如何格架方能护住周身,弓手如何张弓、瞄准、放箭力求精准。他亲自示范,分解动作,强调配合。训练场上,呼喝声、兵器破风声、脚步腾挪声不绝于耳。持械之练,旨在消除新兵对钢铁的陌生感,建立最基本的武器操控记忆,为后续战术合练打下基础。

高鉴心知肚明,仅凭这队列与持械的基础操练,远不足以锻造出百战雄师。这仅仅是搭建起了队伍的骨架。真正的战力,需要更加严酷的体能锤炼、战术协同乃至血火实战的洗礼方能生成。戚继光练兵,尚需经年累月,而眼下大敌当前,时间紧迫如弦上之箭。他必须在段达大军压境前的有限时日里,让这五十人至少形成最基本的阵型维持能力与协同作战意识。

日头偏西,首日操练结束。新兵们虽个个汗透衣背,筋肉酸疼,但眼神中的茫然散漫已褪去不少,取而代之的是对严苛军法的敬畏、对高鉴令出必行风格的认知,以及一丝初入行伍、被纳入体系的懵懂认同。高卓望着这群初具雏形的部下,深知真正的考验与淬炼,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