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东海公(1 / 2)

时日推移,高鉴虽仍被拘于那间杂物房,但活动的范围被稍稍放宽了些许,允许他在看守的监视下,于房前那片不大的空地上稍稍走动,透透气。也正是这有限的放风,让他得以窥见更多这处贼寨的细节,拼凑出囚禁自己的究竟是何方势力。

一面破旧却依然能辨认出字迹的旗帜,挂在一根歪斜的木杆上,在凛冽寒风中猎猎作响。那上面,是一个用浓墨重彩、笔触粗犷近乎霸道书写的“高”字。

高字旗……

再结合自己当日遇袭倒下的方位——运粮队是在前往南宫县途中,于巨鹿与南宫之间的雪原遭伏。此地……

一个名字如同电光石火般劈入高鉴的脑海:高鸡泊!

是了,唯有这水泊密布、芦苇丛生、地势险要的所在,才能藏匿下如此一股悍匪。而盘踞于此,且敢如此明目张胆打出“高”字旗号的,放眼如今河北烽烟之地,唯有一人——

高士达!

大业七年于清河县聚众起事,堪称河北反隋第一股燎原之火的人物!据闻此人亦是渤海蓨县人,以高鸡泊为根基,吸纳流民逃卒,势力扩张极快。期间得豪杰窦建德部投靠,二人形成战略联盟。窦建德因挚友孙安祖被官府逼害而毅然投身反隋大业,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高士达在地方的强大号召力形成绝佳互补。联盟后,高士达自号“东海公”,窦建德任司兵,分领兵马,成为河北义军的中坚核心。日后那位声名赫赫的河北王窦建德,此刻正与高士达并肩作战。

想到高士达的籍贯,再想到他也姓高,一个荒诞却又并非全无可能的念头浮上高鉴心头:这高士达,莫非与渤海高氏有什么牵连?是某个早已没落、或是犯了事被除名、乃至对朝廷心怀怨望的旁支子弟?否则,他上次那番突兀的、直指渤海高氏的试探,又从何而来?

这个猜想让他心中更是复杂。若真是族人,却落草为寇,成了朝廷钦犯,这层关系是福是祸,实在难料。是能借此获得些许庇护,还是会被卷入更深的漩涡?

腊月二十八,除夕将近。寨子里似乎也多了些躁动的人气,虽然依旧简陋破败,但隐约能听到远处传来宰杀牲口的喧闹和更多肆无忌惮的笑骂声,空气里似乎也飘来一丝极淡薄的、久违的肉腥气。

这天黄昏,高士达又来了。

他依旧披着那件看似普通却厚实暖和的皮裘,身形魁梧,步伐沉稳,自带一股草莽豪雄的剽悍之气。身后跟着几名精悍的亲随。这次,他手里还提着一小坛未开封的酒。

看守见状,无声地退开几步,依旧保持着一个能随时干预的距离。

高士达走到高鉴面前,随意地将那坛酒放在旁边的石墩上,目光落在高鉴身上,仔细打量着他恢复了不少的气色,那双惯于洞察人心的眼睛锐利依旧,却似乎比上次多了些别样的意味。他忽然开口,说的却是一口地地道道、带着浓重蓨县乡土腔调的方言:“天冷咧,伤好些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