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返十八岁:我的学神之路 > 第66章 思维的墙与破晓的光

第66章 思维的墙与破晓的光(1 / 2)

那本《奥数经典》像是用另一种语言写成的天书,摊开在林晚照面前,散发着冰冷而拒人千里的气息。昨晚那道数论入门题,她挣扎到深夜,尝试了各种她能想到的方法,最终得到的依旧是一个错误的答案,和一堆被涂画得面目全非的草稿纸。那种思维方式上的巨大鸿沟,像一堵无形却坚不可摧的高墙,矗立在她面前,让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学霸的世界,与她之前所理解的努力刷题、掌握知识点,完全是两个维度。

挫败感如同冰冷的潮水,在夜深人静时几乎要将她淹没。她开始怀疑自己报名参赛的决定是否太过冲动和不自量力。那只刚刚因为月考和独立完成任务而昂起的头颅,在面对这堵“思维之墙”时,又下意识地想要缩回去。

【检测到宿主遭遇高阶思维壁垒,产生深度挫败感。触发限时挑战任务:“破壁者”。要求:在48小时内,初步理解并掌握至少三种核心竞赛思维模式(如反证法、构造法、极端原理),并成功独立解出三道对应的入门级竞赛题。奖励:积分+200,“思维穿透”(被动,小幅提升对复杂问题核心的洞察力),竞赛专项训练模块提前开放(初级)。失败惩罚:自信心受损,后续竞赛学习效率降低。】

系统的任务如同严苛的教官,给出了明确到近乎残酷的目标和时间限制。48小时,三种思维模式,三道题。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思维穿透”和提前开放训练模块的奖励,又像黑暗中诱人的灯塔,让她无法拒绝。

“接受!”林晚照咬着牙,在脑海中回应。她没有退路。

第二天在学校,她整个人都处于一种魂不守舍的状态。课间不再休息,而是抱着那本《奥数经典》和沈倦给的真题,眉头紧锁,试图强行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连周晓芸跟她说话,她都反应慢了半拍。

放学时,沈倦如约等在她的课桌旁。他只看了一眼她眼底淡淡的青黑和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困顿,就了然于心。

“遇到墙了?”他一边自然地接过她手里沉重的资料,一边语气平淡地问。

林晚照抬起头,有些惊讶于他的一针见血,随即又化为一种无奈的沮丧,轻轻“嗯”了一声,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委屈:“感觉……完全找不到门路。和平时做题的思维,好像不一样。”

“本来就不一样。”沈倦和她并肩走出教学楼,傍晚的风带着凉意,吹动他额前的碎发,“竞赛考察的不是知识点的堆砌,是思维的能力。就像给你木头和工具,平常考试是让你做把椅子,竞赛是让你设计一座桥。”

他的比喻简单却精准,瞬间让林晚照对那种模糊的“不一样”有了更具体的认知。是创造,而非复制。

“那……该怎么学设计桥?”她忍不住追问,语气带着急切。

沈倦侧头看了她一眼,夕阳的金光落在他深邃的眼底,像是碎了的金子。“急不来。先看懂别人是怎么设计的,拆解他们的思路。”他顿了顿,“今晚图书馆,我带你拆几道题。”

图书馆,老位置,气氛却与以往不同。林晚照不再是埋头苦算,而是像个小学生一样,拿着笔和本子,专注地听着沈倦的“拆解课”。

他没有直接讲题,而是选了一道典型的反证法例题。

“先别想怎么做,”他手指点着题目,“读题,然后告诉我,它想让你证明什么?如果从正面直接证明,你觉得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引导着她一步步去分析题目的内核。当他阐述反证法的精妙——如何假设结论不成立,从而推导出矛盾时,林晚照仿佛看到了一束光,照进了那片混沌的思维迷雾。

“所以……不是直接去攻破它,而是绕到后面,找到它逻辑上的死穴?”她眼睛微微发亮,感觉自己触摸到了什么。

“可以这么理解。”沈倦看着她豁然开朗的表情,眼底似乎闪过一丝几不可查的笑意。他靠得更近了些,在草稿纸上画下一个简单的逻辑链,他的手臂不经意地贴着她的,温热的体温透过薄薄的校服传来,让她心跳漏了一拍,注意力却因为这种亲密的靠近而更加集中。

“再看这里,”他的笔尖移到下一道题,是关于构造法的,“它要求你找到一个满足条件的例子。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试……试着带数字进去?”林晚照不确定地说。

“那是笨办法,而且往往试不出来。”沈倦否定了她,但语气并不严厉,“想想条件之间的约束关系,尝试从结构上去构建,而不是盲目枚举。”

他引导着她,像是一个耐心的向导,带领她在陌生的思维迷宫里摸索前行。他的讲解不再是灌输,而是点燃她自己去思考的火种。偶尔,当她提出一个虽然错误却颇有想象力的思路时,他也不会立刻否定,而是会指出其中合理的部分,再引导她发现漏洞。

这种被尊重、被引导的感觉,让她备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