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娱乐之巅:我的2003 > 第110章 MOP的招兵买马

第110章 MOP的招兵买马(1 / 2)

金泰妍带着《再次重逢的世界》那震撼灵魂的旋律和与金贤宇达成的深层共鸣离开op,内心如同经历了一场洗礼。而op娱乐本身,则正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经历着一场甜蜜而迅猛的“膨胀”。格莱美奖的余威尚未散尽,《贤宇论》高端形象的成功树立,加之《无限挑战》录制中不断流出的、显示金贤宇核心地位的积极路透,多重利好叠加,产生了一种强大的“虹吸效应”。曾经的行业新贵,正以惊人的速度向人才与资源的中心坍缩。

最先感受到这股浪潮的是前台和人事部。公司的总机线路从早到晚处于饱和状态,咨询邮箱被海量简历挤爆。更直观的景象发生在公司楼下——前来咨询或递交材料的年轻人排起了长队,其中不乏一些在其他公司已小有名气、被视为“潜力股”的练习生。这种盛况,与一年前门可罗雀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代表ni,这是本周需要您过目的特殊人才简历摘要,常规筛选已由人事部按标准处理。”李静媛将一份精简后的报告放在金贤宇桌上,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更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情况……有些超出我们最初的预期。”

金贤宇翻开报告,目光扫过一个个名字和简介,这些不再是泛泛之辈,而是真正在业内已积累了一定口碑或具备罕见特质的“即战力”或“高潜力股”。

第一类:顶级练习生的“叛逃”潮。

报告显示,近期主动接触op的练习生质量陡增。其中不乏来自S.、JYp、YG等大型企划社的资深A级练习生,他们冒着与原公司解约的风险,也渴望加入op。简历附注中,人事部特意标明了原因分析:

“认可op的音乐制作能力(尤其是Ace),认为这里能提供更顶级的歌曲和更清晰的歌手发展路径。”

“被《贤宇论》和《无限挑战》展现出的公司理念和创新氛围吸引,认为op更尊重个性与创造力,而非单纯流水线打造。”

“看好t-ara项目的未来,认为op具备打造顶尖女团的眼光和实力,希望提前占位。”

案例: 一位名叫李海丽的女生,是JYp秘密培训多年的主唱苗子,唱功卓绝,曾被视为下一代女团主唱的有力竞争者。她通过私人渠道联系到李静媛,直言被Ace的作品和op对歌手特质挖掘的重视所打动,认为这里“更懂音乐”,甚至愿意承担部分解约费用。

第二类:资深业内人才的投诚。

更令人惊讶的是,主动递来橄榄枝的还包括其他公司的中层骨干:有来自大型电视台的资深综艺编剧,看中op的内容策划能力;有知名造型师、舞蹈老师,被op的资源和艺术追求吸引;甚至有一家小型但口碑不错的独立制作公司的核心团队,表达了希望整体并入op的意向。

案例: 一位名叫金成勋的年轻pd,曾在KbS王牌综艺担任主力导演,思维活跃,却因体制内创意受限而苦闷。他在看完《贤宇论》首播后,直接带着一份详尽的综艺创新方案上门毛遂自荐,声称“只有op的环境能实现他的想法”。

第三类:国际视野人才的汇聚。

格莱美效应甚至吸引了海外人才。简历中出现了在伯克利音乐学院进修过的编曲人才、在洛杉矶有过流行音乐市场工作经历的经纪人、乃至精通K-pop国际推广的海外留学生。他们视op为韩国音乐产业国际化的桥头堡,希望在此实现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