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PD的绝对信任(2 / 2)

金贤宇面色平静,既没有因突如其来的重用而受宠若惊,也没有志得意满。他仿佛早已准备好迎接这一刻。他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是他基于“预见”和现实观察整理的思路),沉稳开口:

“谢谢pd ni和在石前辈、虎东前辈的信任。关于下期节目,我初步有几个想法,抛砖引玉。”

他没有急于抛出石破天惊的创意,而是展现了一种更具全局观的思路:“首先,基于‘救援特辑’的成功,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一套‘环节模块化应急机制’。即预先设计好几套不依赖特定嘉宾、趣味性强、可快速搭建的备用环节模板(如‘即兴情景剧’的多种变体),并准备好相应的道具清单。一旦再遇突发状况,可以像拼积木一样快速组合上线,将风险转化为特色。”

这番话一出,金pd和朴作家眼中精光一闪。这不仅是解决眼前问题,更是提升整个团队系统化抗风险能力的战略建议!其专业性和前瞻性,远超普通嘉宾甚至普通编剧的视野。

“其次,关于下周主题。我们可以尝试 ‘职业互换特辑’ 。” 金贤宇继续道,“让嘉宾们体验彼此或c的‘职业’。例如,让在石前辈和虎东前辈短暂互换主持角色,让偶像嘉宾尝试编剧,让演员嘉宾挑战VJ拍摄。核心看点是‘打破舒适圈’带来的反差感和真实反应,这能挖掘出嘉宾们隐藏的魅力和全新的化学反应。”

这个点子巧妙地将节目核心c的特色与嘉宾的多样性结合,既有戏剧冲突,又保证了节目的根基不变,风险可控,趣味性十足。

“最后,是关于‘当然了’环节的微调建议。” 金贤宇看向刘在石和姜虎东,“可以考虑引入‘场外求助’或‘限定词’等轻度规则变量,增加对抗的不可预测性和策略性,防止模式固化。”

他的发言条理清晰,既有战略层面的规划,又有具体环节的创新,还有对核心品牌的优化,展现的是全面而系统的策划能力,而非灵光一现的点子。这完全是一个成熟制片人的思维模式。

会议接下来的时间,几乎完全围绕着金贤宇提出的这几个框架展开深入讨论。金贤宇不再是单纯的建议者,而是深度参与论证、修改和细化方案。他的意见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潜在问题或提出更优的解决方案,其老练程度让人几乎忘记了他的年龄和“新人”身份。

会议结束后,金pd特意让金贤宇留了一下。他递给金贤宇一支烟,金贤宇摆手婉拒。金pd自己点上,深吸一口,看着眼前这个沉稳得可怕的年轻人,语气复杂地说:“贤宇啊,说实话,你有时候冷静得让我觉得……你好像早就知道会发生什么,并且准备好了答案。”

金贤宇迎着他的目光,微微一笑,回答得模棱两可却又无比真诚:“pd ni,我只是习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多想几步而已。节目的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金pd深深看了他一眼,没再追问,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x-AN》的未来,需要你。合作条款和顾问费用,我会让经纪部门尽快和你对接。”

走出会议室,金贤宇感受到周围工作人员投来的目光已然不同。那是一种对“决策者”的尊重与敬畏。他不再只是“有才气的嘉宾金贤宇”,而是“创意顾问金贤宇”,是能影响他们工作内容和节目走向的核心人物之一。

权力的提升,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也意味着更重的担子。但金贤宇的脚步依旧沉稳。他成功地从一个凭借创意和急智站稳脚跟的参与者,晋升为掌握部分规则制定权的“玩家”。这为他未来更庞大的计划,赢得了至关重要的内部支点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