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情报就是力量(1 / 2)

金贤宇没有选择回家。那个位于江北区、已经三年未曾踏足的简陋出租屋,对他而言,只是一个地理坐标,早已没有了“家”的意味。他在SbS电视台附近,找了一家商务酒店,开了一个星期的房间。房间简洁,但足够安静、私密,正适合他进行下一步的规划。此刻,他需要的不是一个充满回忆的栖息地,而是一个绝对理性的作战指挥室。

办理完入住,他将那个军旅包放在角落。窗外,夜幕已经降临,首尔的霓虹灯次第亮起,勾勒出这座不夜城的轮廓。远处,SbS本部大楼的标识在夜色中格外醒目,像一座等待他去征服的堡垒。

金贤宇拉上厚重的窗帘,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诱惑。他脱下外套,只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棉质t恤,在书桌前坐下。台灯洒下温暖而聚焦的光晕,照亮了桌面上空白的便签纸和一支削好的铅笔。他没有开电视,也没有播放音乐,房间里只剩下中央空调轻微的送风声,以及他自己平稳的呼吸声。

是时候了。是时候将脑中那片浩瀚如烟海、却又杂乱无章的“未来”信息,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分类、评估,并转化为一份清晰、可行、步步为营的“行动纲领”。知识就是力量,而经过整理、能够随时调用的知识,才是真正的权力。

他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意识沉入脑海深处。刹那间,无数光影、声音、文字、画面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至——那是他自2003年之后近二十年的娱乐产业记忆碎片。综艺节目的经典片段、登顶音源榜的歌曲旋律、引发全民追看的电视剧台词、轰动一时的票房数据、影响行业格局的并购案、乃至某些关键人物的命运转折点……

信息量庞大到足以让普通人精神崩溃。但三年的军旅生涯,不仅锤炼了他的体魄,更磨砺了他的意志和精神控制力。他早已学会如何像最高明的信息官处理情报一样,去对待这些“天赐”的记忆。

他首先进行的是“领域划分”。

综艺领域: 《x-AN》的“当然了”、“团结\/情侣万岁”环节;《无限挑战》的挑战精神与长期企划;《Runng an》的初期核心模式;《我是歌手》的震撼性赛制;乃至未来网络综艺的雏形……一个个现象级节目的成功要素、关键人物、爆发时间点,清晰罗列。

音乐领域: 金钟国的《一个男人》、《讨人喜欢》;白智英的《像中枪一样》;IU的《好日子》、《你和我》;少女时代的《再次重逢的世界》、《Gee》;t-ara的《Roly-poly》、《bo peep bo peep》;乃至影响欧美的《If I A't Got You》……无数未来将横扫各大榜单的金曲,其旋律、歌词、甚至制作细节,都如同刻录好的光盘,随时可读取。

影视领域: 《我的名字叫金三顺》的收视奇迹;《王的男人》的社会现象;《汉江怪物》的特效突破;《追击者》的类型片创新;以及更多具有票房潜力或奖项价值的电影电视剧本创意。

商业与人脉: 未来几年有潜力的练习生(如IU、t-ara成员们)的所在公司与时间点;关键人物(如刘在石、姜虎东未来团队的骨干)的发展轨迹;娱乐产业与资本结合的节点(如S.的股价波动、未来流媒体平台的崛起);甚至一些可利用的短期商业机会(如即将兴起的某种消费趋势)。

这些信息,不再是模糊的预言,而是他私人宝库中分门别类、标注了价值等级的“战略资源”。

梳理完毕,金贤宇睁开眼,目光锐利如刀。他拿起铅笔,开始在便签纸上书写。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这不是随意的记录,而是严谨的战略部署。

他制定了短期行动计划(3-6个月):

核心突破口:综艺立身。 首要目标,锁定《x-AN》。凭借“当然了”环节,以“创意提供者”和“固定嘉宾”双重身份切入,快速积累国民认知度和业界口碑。同时,借此机会与刘在石、姜虎东建立坚实关系。此为根基,必须稳、必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