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喉咙里发出一点声音,像是回应。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过了几秒,丁浩睁开眼。眼神有些涣散,但很快聚焦过来。
“你说……那个标记?”他的声音很哑。
“你见过类似的?”
丁浩摇头:“我没看到。但我记得王桂兰最后注意的东西……不止是袋子。”
沈墨蹲下来:“还有什么?”
“她觉得……那个人做事太整齐。”丁浩慢慢说,“买菜时把鱼按大小排列,工具放得一条线,连撕袋子都是同一个位置下手。她当时就想,这人真讲究。”
沈墨沉默了一瞬。
讲究的人,往往会建立自己的秩序。而标记,就是秩序的一部分。
他站起身,再次看向那块铁皮。在阳光下,那道划痕不再只是模糊的一线,而是一个清晰的存在——它不属于事故,也不属于混乱。它是人在行动之前留下的安静宣告。
“这不是意外留下的。”他对身边的技术员说,“这是告诉别人‘这是我的’。”
技术员点头:“要不要发给各派出所协查?看看有没有登记过的车辆带有这类标记?”
“先不急。”沈墨说,“这种标记不会出现在正式登记资料里。我们要找的是日常使用中的细节。去查最近三个月报废车辆回收记录,筛选出由个体维修工申报的电动三轮车,尤其是那些没有正规牌照、靠手工喷漆编号的。”
他又补充一句:“顺便调一下市集周边几个修车铺的监控备案,看看有没有谁经常在车上做记号。”
安排完任务,他回到丁浩身边。
“你还撑得住吗?”他问。
丁浩的手还在地上。指尖有点凉,但他没收回。
“我不想错过。”他说,“她还在那里。她说的话,我还没听全。”
沈墨没劝他离开。他知道有些人坚持的方式不一样。丁浩不是靠体力支撑,而是靠某种看不见的连接。
风从巷口吹进来,卷起一张烧焦的纸片,落在丁浩脚边。他没动,手掌依旧贴着地面。
沈墨看了眼手表,下午四点十七分。阳光斜照在废墟上,东口那片区域的阴影拉得很长。
他正准备回指挥车,对讲机响了。
“沈队,技术组刚完成联华便利提供的购物袋样本分析。”声音传来,“内层印刷确为竖排‘惠民水产’字样,字体大小与丁浩描述一致。另外,店内监控显示,近期有多次凌晨现金交易,购买瓶装水和毛巾,顾客均自行撕袋,拒绝店员协助打包。”
沈墨握紧对讲机:“把这几段视频截取出来,标注时间点,发到专案组群。”
“还有件事。”技术员顿了顿,“其中一次交易中,顾客推着一辆蓝色电动三轮车,车尾用白色油漆画了个符号。”
“什么符号?”
“半个圆圈,加一个点。”
沈墨猛地转身,看向那块铁皮。
同一时刻,丁浩的手指突然收紧,指甲陷入泥土。他的身体微微前倾,像是被什么东西拉了一下。
沈墨快步走回来:“怎么了?”
丁浩没回答。他的嘴唇动了动,眼睛闭上了。
手掌下的地面传来一阵轻微震动,就像有人在远处敲击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