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滩涂异动与短视频初探(1 / 2)

晨光熹微,海平面上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尽,林海便已提着桶,踩着熟悉的礁石滩开始了一天的赶海。

南部礁石区的异常发现,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他心头。

他打算今天再去那边仔细看看,同时也想借着清晨的宁静,理一理合作社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气运值稳稳地停在 50\/100 的位置,仿佛在积蓄着下一次跃升的力量。

林海没有轻易动用,他深知,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应对海底那未知的危机,或许需要兑换更高级的工具。

【寻踪手套】传来的感应依旧有些紊乱,不再像以往那样清晰地指向高价值海货,反而像是受到了某种干扰,指引变得断断续续。

林海耐着性子,在礁石缝隙间仔细搜寻。

除了几只常见的梭子蟹和猫眼螺,他又在几个不同的地方发现了状态不佳的贝类,要么外壳脆弱,要么反应迟钝。

他甚至在一块背阴的岩石下,发现了两条已经翻了白肚的小鱼。

这种明显的生态异常,让林海的眉头越皱越紧。

他将这些不正常的样本小心收集起来,准备再次交给秦雨。

赶海的收获不算丰硕,只捡到一些零散的海蛎子和几只不大的青蟹,估摸着送到镇上水产店,也就能卖个一百多块钱。

这点收入与紫藻项目乃至沉船宝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林海却从未轻视过这片滩涂。

这不仅是他起步的地方,更是一种与大海最直接的连接。

同时,持续的日常收获也能维持他在村民眼中“赶海能手”的形象,避免过于突兀。

回村的路上,他遇到了早起收拾渔网的老根叔。

“阿海,又去赶海了?现在合作社这么大摊子,这点小钱还用得着亲自去赚?”

老根叔笑着打趣,语气里带着佩服,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林海晃了晃手里不算太满的桶,笑道:“根叔,习惯了,一天不来滩涂上走走,浑身不得劲。再说了,海里的东西,再小也是钱嘛,积少成多。”

这话半真半假,却很好地安抚了老根叔这类传统渔民的心态——他们信奉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收获。

回到家,林海将那些异常样本送到实验室给秦雨后,便坐在院里的老榕树下,打开了手机。

他想起上次县融媒体中心的直播带来的热度,以及短视频中“赶海父子”通过短视频记录真实赶海生活并收获大量粉丝的例子,一个念头逐渐清晰。

或许,合作社也可以尝试开辟这条宣传和创收的新路径。

他下载了几个流行的短视频平台,注册了名为“白沙湾赶海人林海”的账号。

他没有急着发布内容,而是花了大量时间浏览其他赶海博主的视频,特别是视频中提到的成功案例。

他发现,真实的赶海过程、意想不到的收获、以及偶尔展现的沿海风光,最能吸引观众。

他注意到,很多高播放量的视频,都并非一味追求夸张的渔获,反而是一些治愈系的挖掘过程,或是介绍奇特海洋生物知识的片段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