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渔村天眼:我的赶海运气值爆表了 > 第181章 意外的合作与滩涂下的“装甲骑士”

第181章 意外的合作与滩涂下的“装甲骑士”(1 / 2)

藻林样本的分析结果和潜在价值,像一阵兴奋剂注入了合作社。

秦雨几乎以实验室为家,日夜记录着不同藻类在模拟光照、水温下的生长数据;苏晓月则将精心准备的申请材料寄往了省城的“海之珍”拍卖行,并开始着手起草藻类未来可能的产品规划和商业计划书。

林海则将更多精力投向了外部。

他深知,好东西不能只藏在深闺,必须主动走出去,寻找合适的渠道和合作伙伴。

在秦雨的建议下,他带着一部分品相最好的紫藻和红藻的干制样本,再次来到了县里,这次的目标是几家主打健康、天然概念的特色餐厅和养生馆。

效果比他预想的要好。

一家名为“渔家药膳”的餐厅老板,在听林海介绍了这些藻类的营养成分和海洋大学的科研背景后,表现出浓厚兴趣,当场订购了 五斤 干制紫藻和 三斤 干制红藻用于开发新菜品,虽然量不大,但开出的价格相当不错,紫藻按 200元\/斤,红藻按 180元\/斤,这一单就带来了 1540元 的收入。

更重要的是,老板表示如果顾客反响好,将会长期合作。

这第一笔藻类销售收入,数额不算巨大,但意义非凡。

它证明了这些深海藻类在市场上确实存在需求和价值,为合作社未来的产业化之路点亮了一盏小小的指路明灯。

带着这份初步成功的喜悦,林海在返回白沙湾前,去了一趟镇上的渔市,补充一些家里的日常用品和合作社需要的杂货。

就在他采购完毕,准备离开时,一个穿着得体、气质干练的中年男人拦住了他。

“请问,是白沙湾合作社的林海先生吗?”男人面带微笑,递上一张名片。

林海接过名片,上面写着“蓝海优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采购经理,吴启明”。

这是一家他听说过的公司,主要向本省和邻省的高端超市和生鲜平台供应优质海产。

“我是,吴经理你好。”

林海心中微动,面上不动声色。

“幸会幸会!”吴启明热情地握手,“早就听说白沙湾的林老板年轻有为,合作社出产的海货品质极高。我们公司一直在寻找稳定、优质的货源,尤其是像东星斑、锦绣龙虾这类高档货,不知道林老板有没有兴趣合作?”

林海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谨慎地回答:“感谢吴经理看重。我们合作社确实偶尔能捕到一些好货,但产量不稳定,而且目前大部分都有固定的销售渠道。”

“理解,理解!”

吴启明笑容不变,“我们不要求独家,只希望林老板以后有类似的好货,能优先考虑我们蓝海优品。价格方面,绝对比市场价高出至少一成半!而且结算周期短,信誉有保障。”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我听说,林老板前段时间还出手过一条极品的‘虾姑王’?那种货色,如果走我们的渠道,价格至少还能再上浮两成。”

林海明白了,看来自己捕获虾姑王的事情,已经在一定范围内传开了,引来了这种区域性的供应链公司。

这既是好事,也意味着他和他合作社的“招牌”开始真正进入了一些专业买家的视野。

“吴经理消息灵通。”

林海笑了笑,“合作可以考虑。不过,我们合作社最近也在尝试一些新的品种,比如一些深海的珍稀藻类,不知道贵公司有没有兴趣?”

“藻类?”吴启明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感兴趣的神色,“是食用藻类吗?如果有相关的检测报告和市场潜力,我们也可以谈!我们蓝海优品最大的优势就是渠道广,对接的都是对新奇、健康食材有需求的客户。”

两人互相留了联系方式,约定后续保持沟通。

这次意外的接触,让林海看到了除了高端拍卖行和本地酒店之外,另一条通往更广阔市场的路径。

与这种供应链公司合作,虽然单价比不上拍卖,但胜在稳定和量大,非常适合未来藻类规模化生产后的销售。

带着几分新的思路回到白沙湾,已是下午。

夕阳将滩涂染成一片温暖的赤金色。

林海没有立刻回家,而是提着桶和铲子,信步走向村东头那片熟悉的滩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