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白沙湾笼罩在薄雾中,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
林海站在合作社新建的码头旁,看着阿水伯带着几个年轻社员正在检查“海溪号”上的设备。
“声纳系统调试好了,定位精度可以达到一米以内。”
秦雨拿着检测报告走过来,晨风吹乱了她的发丝,“根据周老提供的海图和我们的扫描数据,工具箱所在的区域水深约42米,海流相对平缓,适合进行初步打捞尝试。”
林海点点头:“安全措施都到位了吗?”
“放心吧,”阿水伯拍着胸脯,“新买的潜水装备都经过严格测试,我还特意叫上了镇上最有经验的潜水员小李一起下水。”
苏晓月匆匆从合作社办公室跑来,手里拿着刚打印出来的清单:“这是根据秦博士的建议准备的打捞设备清单,总费用八千五百元,已经从合作社的专项基金里支出。”
林海接过清单仔细查看——高强度缆绳、水下照明系统、特制捕捞网……每一样都是精心挑选的。
他注意到系统的气运值不知何时已经涨到了42\/100,看来这次行动得到了系统的认可。
“好,准备出发。”林海一声令下,“海溪号”缓缓驶离码头,向着目标海域前进。
---
海水在晨光中泛着深蓝色,“海溪号”在目标区域停下。
潜水员小李穿戴好装备,对林海比了个手势,翻身入水。
甲板上,秦雨紧盯着声纳屏幕,林海则通过水下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观察着海底情况。
阳光透过海水,在海底沙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已经发现目标。”
小李的声音通过对讲系统传来,“工具箱被海藻 partially 覆盖,但外观完好。我正在尝试用缆绳固定。”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林海注意到系统界面上的气运值开始微微波动,从42\/100慢慢上升到45\/100。
突然,声纳屏幕上出现异常信号。
“等等!”秦雨惊呼,“工具箱旁边还有东西,看形状……像是个密封的金属箱!”
就在这时,对讲系统里传来小李急促的声音:“发现第二个容器!比工具箱略小,密封状态良好,上面有……有一些看不懂的标记。”
林海当机立断:“先把两个容器都固定好,我们一次性打捞上来。”
---
打捞过程比预想的顺利。一个小时后,两个容器都被安全地吊装到“海溪号”的甲板上。
工具箱正如秦雨判断的,是科考船专用的型号,虽然经过海水长期浸泡,但特殊的防腐处理让它保存得相当完好。
而那个意外发现的金属箱则更加神秘——通体银灰色,接口处有特殊的防水设计,表面刻着一串编码和一朵精致的浪花图案。
“这绝对不是普通货色。”秦雨仔细检查着金属箱,“看这工艺,像是某种定制的高级设备。”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打捞过程中,小李还在附近发现了一个小型的海参聚集区,里面都是品质上乘的刺参。
“这片海域的刺参密度很高,”小李浮出水面,手里捧着几个刚抓到的样品,“估计能产出五十斤以上的优质刺参,按现在的市场价,价值至少两万五千元。”
这个意外发现让所有人都兴奋不已。一次打捞行动,不仅找到了目标物,还发现新的海产资源,可谓收获颇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