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无人机首探与蟹笼丰收(1 / 2)

县政府座谈会的余波,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在白沙湾悄然扩散。

林海在会上的“硬气”表现,经由参会其他代表的口,传回了村里,引得社员们一阵自豪,腰杆挺得更直了。

而县里对“保护区”构想和“青年先锋”评选的意向,更是像一剂强心针,让大家看到了官方认可的希望。

不过,林海并没有被这些虚名冲昏头脑。

他清楚地知道,无论是应对远航集团还是争取官方支持,最终依靠的还是合作社自身的实力和实实在在的产出。

眼下,积累资金、探索新资源才是硬道理。

气运值重新开始缓慢爬升,达到了 8\/100,但距离下一次兑换还遥遥无期。

好在,新到手的水下无人机给了他新的探索手段。

这天上午,天气晴好,海面风平浪静,正是测试无人机性能、顺带探查那个海底异常信号的绝佳时机。

林海再次以“测试设备”为由,带着他的银灰色箱子登上了“海溪号”,同行的依然是口风最紧的老根叔。

“阿海,今天咱们往哪儿开?”

老根叔掌着舵,兴致勃勃地问道。见识过无人机神奇的他,对这次出海充满了期待。

“去上次发现那个奇怪信号的地方,三礁口外侧,坐标我标好了。”林海指着GpS定位仪说道。

船只平稳地驶向目标海域。

到达坐标点附近后,林海启动了新安装的彩色双频扫描声纳。

屏幕清晰显示出海底地形——一条明显的沟壑边缘。

他调整参数,仔细扫描,很快,那个形状规整、回声强烈的异常信号再次出现在屏幕上,位置与上次记录几乎一致。

“就是它了!”林海深吸一口气,打开了装有无人机的箱子。

“这东西真能潜下去看清楚?”老根叔还是有些将信将疑。

林海没有回答,熟练地将无人机放入海中。控制器屏幕亮起,实时传输回清澈的海水画面。

他操控无人机下潜,二十米,三十米……光线逐渐变暗,无人机自带的照明灯自动开启,在幽暗的海底投下一片光域。

通过屏幕,他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沟壑边缘的陡峭岩壁,以及沉积在底部的细沙。

林海小心翼翼地操控无人机靠近那个异常信号所在的位置。

随着镜头推进,一个模糊的、非自然的轮廓逐渐清晰。

那似乎是一堆纠缠在一起的、锈迹斑斑的金属物件,部分被泥沙和海藻覆盖,隐约能看到一些管状结构和扭曲的板材。

它静静地躺在沟壑边缘,像一头沉睡的钢铁怪兽残骸。

“不是沉船……”老根叔凑在屏幕前,眯着眼看了半天,有些失望地摇摇头,“看样子,像是以前沉掉的旧渔船,或者是什么机器设备,烂得差不多了。”

林海也有些许失落,他原本期待着是另一艘古沉船。但他没有放弃,操控无人机绕着这堆残骸缓缓飞行,从不同角度观察。

残骸规模不大,长度确实在十米左右,大部分结构已经锈蚀严重,看不出原本的样貌。

无人机携带的金属探测模块发出了微弱的信号反馈,显示残骸主体确实是金属构成。

“看来没什么价值了。”老根叔叹了口气,“白高兴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