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控制器上那块不大的屏幕,清晰的海底影像实时传回!
阳光穿透海水,形成道道光柱,照亮了下方的沙地、随波摇曳的海草以及穿梭其间的小鱼。画面稳定,色彩还原度很高。
“哎呦!这东西神了!跟在水底下睁开眼睛一样!”老根叔凑过来看着屏幕,啧啧称奇。
林海操控着无人机下潜,推进器工作几乎无声。
二十米,三十米……光线逐渐变暗,但无人机的灯光自动开启,照亮了前方一片礁石区。
可以看到躲在石缝里的龙虾,吸附在岩石上的鲍鱼,甚至还能清晰地看到礁石表面的纹理和附着生物。
他尝试操控机械抓手,轻松地抓起一块拳头大的、布满藤壶的石头,然后又放开。动作灵活,抓取有力。
“太好了!”林海心中振奋。
有了这个利器,探查那个海底异常信号将不再是难事!他甚至可以先让无人机去“福昌号”沉船附近转转,评估风险和环境。
他没有冒进,只是在当前海域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各种功能测试,熟悉操控手感,测试电池续航(大约能支持高强度作业四十分钟左右)。
直到一块电池耗尽,他才意犹未尽地将无人机收回。
“阿海,有这东西,咱们找鱼找宝贝,岂不是跟玩儿似的?”老根叔依旧处于震撼中。
“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它再好用,也得靠咱们的经验判断。”林海笑着收起设备,“根叔,这东西暂时还得保密,别往外说。”
“我懂,我懂!财不露白嘛!”老根叔连连点头,一副“我明白轻重”的表情。
返航时,林海心情极好。这次测试非常成功,无人机的性能超出了他的预期。这50点气运值,花得绝对值!
回到合作社,苏晓月告诉他,之前发现的那几块奇石,她拍了照片发给县里一个搞奇石收藏的朋友看了。
对方对那块纹路似山水画的褐蜡石很感兴趣,初步开价八百元,希望能看看实物。
“八百?”林海有些意外,这比他预估的还要高一些。那次随性的赶海,真是惊喜连连。“可以,约个时间让他来看吧。”
看来,不仅是大海,连滩涂上的石头,都开始为他“创收”了。
这种多元化的、意料之外的小收获,让他的赶海生涯充满了乐趣。
下午,林海开始认真准备即将到来的县政府座谈会发言稿。
他结合苏晓月整理的初稿,融入自己的想法,重点强调合作社如何利用本地资源、结合现代科技(隐去了系统,只提声纳、水质监测等)、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并表达了希望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适度发展休闲渔业、探索深海资源的愿景。
他知道,这次座谈会,他将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渔民或商人,还有官方和潜在的资本方。
他必须清晰地传达出白沙湾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写完稿子,他习惯性地看了一眼系统界面。
【气运值:1\/100】
气运值从零开始,重新积累。
虽然清空让人有些心疼,但想到那台功能强大的水下无人机,林海便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新的工具意味着新的能力,也必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他握了握拳,目光投向窗外蔚蓝的大海。
海底的谜团等待揭开,官方的平台需要把握,合作社的未来需要规划。一切,都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