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粗略估算:“单是这对金镯,按现在的金价和工艺价值,至少值五万元。这些琥珀和宝石戒指,如果找到合适的收藏家,总价可能在十万元以上。”
甲板上响起一片惊呼。林海强压住内心的激动,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返航途中,林海的UI界面再次更新,气运值因成功打捞珍贵文物提升了8点,达到95\/100,距离满值只有一步之遥。
然而,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船只刚靠岸,小芳就急匆匆地跑来:“海哥,刚才有好几个陌生人在合作社附近转悠,还假装游客打听紫藻和沉船的事。”
几乎同时,秦雨接到海洋大学同事的电话:“小雨,你们要小心。我听说有家生物科技公司正在高价收购你们那片海域的水文资料,还试图从学校内部打听你们的研究进展。”
林海与秦雨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
下午,合作社召开了紧急会议。
“看来有人已经等不及了。”林海将木匣中的首饰小心收好,“秦博士,紫藻的培育进度如何?”
“第一批组织培养很成功,”秦雨回答,“但大规模培育还需要时间。我建议,我们应该尽快为紫藻申请新品种保护,同时将这些首饰通过正规渠道鉴定和出售,回笼资金。”
苏晓月补充道:“合作社账上现在有六万八千元,加上这些首饰的收益,我们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规模。我建议购置一套更先进的水质监测系统,确保紫藻培育万无一失。”
老根叔等社员纷纷表示支持。经历了这么多,他们对林海的决策已经毫无保留地信任。
会议结束后,林海特意去查看了紫藻的培育情况。在秦雨设置的恒温养殖池中,那株珍贵的紫藻已经被成功分株,十几个小株在富含营养的海水中舒展着紫色的叶片,边缘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按照这个速度,下个月我们就能有第一批可上市的紫藻了。”秦雨信心满满。
傍晚的赶海,林海带着几个社员在村东的浅滩收获颇丰:捡到两斤多的野生海参,卖了1600元;挖到五斤多的竹蛏,收入400元;还有零星抓到的石斑鱼和螃蟹,又进账300元。总共2300元的收入,让参与赶海的社员们都喜笑颜开。
林溪对哥哥打捞上来的首饰特别感兴趣,拿着素描本认真地临摹着上面的纹样。“哥,这些首饰真漂亮。我能把它们画到我的新作品里吗?”
“当然可以。”林海笑着答应,“不过要等它们被正式鉴定之后。”
母亲看着那些金光闪闪的首饰,却有些担忧:“小海,这些东西太贵重了,放在家里不安全吧?”
“妈,您放心。”林海安慰道,“明天我就和秦博士去市里,找专业的鉴定机构。这些首饰会存放在银行的保险箱里。”
临睡前,林海站在窗前,望着月色下的大海。UI界面上的95\/100格外醒目,他知道,距离下一次兑换新工具已经很近了。
木匣的发现证明了“福昌号”的价值远超预期,而紫藻的培育也进展顺利。
但与此同时,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也让他不敢有丝毫松懈。
他轻轻摩挲着那枚一直带在身边的清代铜钱,目光坚定。无论前方有多少挑战,他都要带着合作社,在这片深蓝中闯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