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施工队的电锯声刚响起,老根叔就扛着铁锹凑了过来。
“这暂养池扩建后能装多少水?” 他蹲在刚挖开的土沟边,看着工人测量尺寸,手里的铁锹在地上画着圈,“我看至少能多存两百斤蟹,冬天就能多赚点。”
林海递过一瓶矿泉水,笑着说:“师傅说扩建后有八十立方米,装个五百斤海鲜没问题,到时候您帮着照看,给您算股份。”
老根叔连忙摆手:“我就是搭把手,哪能要股份,你们年轻人能想着合作社,我就高兴。”
苏晓月拿着卷尺在旁边记录数据,笔记本上画满了暂养池的草图:“深度一米二,长度八米,宽度八米五,正好装八十立方米水。”
她抬头对林海喊:“师傅说还要加两层过滤棉,防止水质浑,加过滤棉得加三百块,总共五千三百块,合作社的钱够不够?” 林海掏出手机查合作社账户:“还有一万六千多,够了,先付三千定金,剩下的完工再结。”
施工队的王师傅接过定金,拍着胸脯说:“放心,三天保证完工,不耽误你们存海鲜。”
刚安排好施工的事,海鲜小馆的张老板就打来了电话,声音里带着急:“小林,再给我准备三十斤膏蟹,晚上有个大客户要来,上次吃了你们的蟹,点名还要。”
林海赶紧去暂养池捞蟹,苏晓月拿着电子秤跟在后面:“昨天刚换的海水,蟹都活蹦乱跳的,肯定新鲜。” 捞上来的膏蟹个个顶盖肥,最大的一只快两斤,称完正好三十一斤二两。“按之前的价,160 元 \/ 斤,三十一斤二两是四千九百九十二块,张老板直接转了五千块,说零头不用找,下次多给点好蟹。” 苏晓月把钱转到合作社账户,在账本上记清楚:“3 月 12 日,海鲜小馆膏蟹订单,收入 5000 元,支出 0 元(暂养池成本算在扩建里),净收入 5000 元。”
忙到中午,林海正帮着工人递钉子,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是妈妈打来的:“饭做好了,让溪溪给你们送过去,有你爱吃的红烧肉,还有晓月爱吃的清蒸鱼。”
挂了电话没十分钟,林溪就背着书包跑来了,手里拎着个保温桶,辫子上还沾着片树叶。“哥,妈说让你们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她把保温桶递给苏晓月,从书包里掏出个玻璃罐,“这里面是我捡的小海螺,给晓月姐玩。” 苏晓月接过玻璃罐,看着里面五颜六色的海螺,笑着说:“谢谢溪溪,我放在办公桌上当装饰。”
三人坐在合作社的石阶上吃午饭,保温桶里的红烧肉还冒着热气。
林海夹了块鱼给苏晓月:“我妈特意给你做的,说你上次夸好吃。” 苏晓月咬了一口,眼睛亮了:“阿姨的手艺真好,比我妈做的还香。”
老根叔凑过来,看着保温桶里的菜,笑着说:“你们年轻人真有口福,我中午就啃个馒头。” 林海赶紧夹了块红烧肉给他:“根叔,您也尝尝,我妈做了不少。”
饭后,林海和苏晓月去网箱看高级生态基的效果。
刚走到海边,就看到网箱周围的水面泛着微光,凑近一看,水里的浮游生物比昨天多了不少,扇贝的壳张开得更大,正忙着滤食。
“这生态基真管用!” 苏晓月掏出手机拍照,“明天给老张发过去,让他也试试,说不定能帮他的苗长得更快。”
林海伸手摸了摸生态基,表面附着一层薄薄的黏膜,是浮游生物聚集的痕迹,忍不住感慨:“这金手指没白兑换,以后合作社的海鲜肯定长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