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驾着 “海鹰号” 往东南方向驶去,船尾的浪花在平静的海面上画出两道白色弧线。
一个多小时后,探测器的屏幕突然开始跳动,在一片被红树林环绕的海湾处形成稳定的信号源。
海湾里漂浮着半截腐烂的木船,船身被藤壶和海藻包裹,看起来沉在这儿有些年头了。
林海把船停在旁边,戴上潜水镜跳进水里。
金属探测器的探测杆刚靠近破船,就发出急促的 “滴滴” 声。
他顺着声音在船舱里摸索,手指突然碰到个硬东西。
扒开腐烂的木板一看,是个黄铜打造的箱子,锁扣已经锈得不成样子。用撬棍一别,箱子 “咔哒” 一声开了,里面铺着防潮的油布,裹着几枚银元,还有个巴掌大的铜制罗盘,指针虽然卡住了,但盘面的花纹依然清晰。
“这下发财了。” 林海心里嘀咕。他在古玩市场见过类似的银元,每枚能卖 800 块,五枚就是 4000 块;那只老罗盘看着像是清代的,最少值 1500 块。
把箱子里的东西收好,他又在船舱角落发现个铁桶,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些生锈的鱼钩和鱼线,还有把铜柄小刀,刀刃虽然钝了,但刀柄上的缠绳还很结实。
这些玩意儿虽然不值钱,留着自己用倒合适。
正准备离开,寻踪手套突然在裤兜里震动起来。
他这才想起手套昨晚就冷却好了,赶紧激活。
蓝光在船舱深处亮得刺眼,他扒开一堆烂棉絮,竟然藏着两只巴掌大的鲍鱼,大概是涨潮时被冲进船里的。
“真是意外之喜。” 林海把鲍鱼塞进网兜,这两只足有 0.6 斤,按 200 元 \/ 斤算能卖 120 块。
回到船上,他清点收获时发现,破船周围的浅水里还藏着不少海螺。
用探测器扫了圈,没再发现金属信号,便捞了 3 斤海螺,市场价 50 元 \/ 斤,能卖 150 块。
返航路过海味轩时,他把鲍鱼和海螺递给苏晓月。
小姑娘正在给海参换水,抬头瞥了眼:“今天换地方了?这海螺看着挺新鲜。”
“在南边海湾捡的。” 林海没提破船的事,“鲍鱼 0.6 斤 120 块,海螺 3 斤 150 块,一共 270 块。”
苏晓月扫码转钱时多看了他两眼:“你最近总往远海跑,注意安全。”
“知道了。” 林海接过手机揣进兜里,转身往村西头的古玩店走。
店主是个戴老花镜的老头,捏着银元看了半天:“光绪年间的龙洋,品相差了点,4000 块我收了。这罗盘是个老物件,1200 块怎么样?”
“罗盘 1500,不然我再去别家问问。” 林海装傻充愣,其实心里没底。
老头犹豫半天,最终点头成交。拿到 5500 块现金时,他手心都出汗了 —— 这顶得上半个月的赶海收入。
回家路上遇到老根叔,扛着半桶螃蟹往家走:“小林,昨天按你说的浅滩,抓了不少花蟹,给你提成 180 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