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穿上连体下水裤,戴好潜水手电和潜水刀,背上便携氧气瓶(小型,租赁自渔具店,花了100元\/天),深吸一口气,准备进行初步的深潜探查。
他没有冒然使用最后一次声呐探测(留着精准定位),而是激活了寻踪手套,先感知近处。
手套的感知在水下受到很大限制,只能模糊感应到附近礁石缝隙里的一些贝类和小鱼。
深度超过十米,感应就极其微弱了。这更凸显了声呐的价值。
他沿着锚绳缓缓下潜。冰冷的海水瞬间包裹全身,水压增大,耳膜感到压迫。
光线迅速变暗,潜水手电的光束成为唯一的光源,照亮前方幽蓝神秘的世界。
礁石上覆盖着色彩斑斓的珊瑚和海葵,各种形态奇特的深海鱼类在光束边缘快速游过,对林海这个不速之客充满警惕。
在手套微弱的指引下,他在一处礁石缝隙中,发现了几只吸附着的、外壳呈火红色的深海螃蟹(非食用经济种,但罕见)。
在另一处沙地上,他惊喜地挖到两个拳头大小、肉质肥厚的象拔蚌!(预估价值:单个象拔蚌至少300元!)
收获不错,但这不是他的主要目标。他尝试着向更深、更靠近声呐指示的鱼群方向潜去。
但越往下,水压越大,光线越暗,水流也越发湍急。
下潜到二十多米时,他已经感到有些吃力,呼吸也变得急促。
氧气瓶的存量也消耗了近半。
“五十米…以现在的装备和体能,根本下不去!” 林海心中凛然。
深海探索,远比他想象的艰难!他果断放弃,带着两个珍贵的象拔蚌和几只漂亮的深海蟹(准备给妹妹当礼物)浮上水面。
回到船上,他脱下装备,大口喘着气。虽然没能触及目标鱼群,但两个大个头的象拔蚌已是意外之喜,也让他对深海的危险和机遇有了清醒认识。
(消耗大量体力精力,气运值恢复至1\/100)
返航路上,林海盘算着:想捕捞深海鱼,需要更专业的装备——深潜服、更专业的渔船、甚至可能需要帮手。
这都需要大笔投入!他手头的钱(卖虾剩的几千块)远远不够!
下午,林海将船还给老根叔,支付了油钱(实际用了约3升,15元)。带着收获回到“海味轩”。
当苏晓月看到那两个品相完美、活力十足的巨型象拔蚌时,又是一阵惊喜:“哇!深海象拔蚌!这么大!林海,你…你真去黑礁盘了?!”
“嗯,去探了探路。” 林海点头,将蚌放入凝水小桶。
苏晓月仔细检查、称重:
“深海象拔蚌,两个,总重3.8斤!顶级鲜活!这种品质非常罕见,按500元\/斤算!1900元!”
“总计:1900元!” 她利落转账。
接着,她兴奋地说:“林海,你猜怎么着?你昨天那些野生对虾,我用小桶养着,今天一早空运给省城另一个高端客户了!空运加陆运,折腾了快五个小时!你猜存活率多少?”
她不等林海回答,激动地伸出两根手指:“98%!还是98%!客户收到货都疯了!打电话过来问是不是刚捞上来的!你这小桶…简直是神器!”
凝水小桶在极端长途运输中的效果再次得到完美验证!其商业价值,已经无法估量!
“林海,” 苏晓月压低声音,眼神认真,“我们真的得好好谈谈合作了。
听海轩那边,还有省城这个新客户,都明确表示,只要你愿意签独家,价格不是问题!深海鱼也是!他们甚至愿意预付一笔可观的定金!这机会太难得了!”
独家供货?预付定金?这确实能解决林海眼下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但他本能地有些抗拒被完全绑定。
他需要时间考虑。
离开海味轩,林海刚骑上三轮车,手机微信响了。
是苏晓月发来的一个短视频链接,附言:“快看!村里群都炸了!”
林海点开链接。视频明显是偷拍的,镜头晃动,但画面清晰:正是他早上在“海鸥号”上操作那个黑色“平板电脑”(声呐仪)的场景!
拍摄角度就在码头对面的礁石后!视频标题极具煽动性:“震惊!白沙湾虾王林海的秘密武器曝光!高科技仪器赶海,破坏渔业资源?!”
发布者是个新注册的小号。但
“卧槽!我说他怎么总能找到好货!原来是作弊!”
“用高科技?这算不算违规啊?”
“难怪赚钱那么容易!不公平!”
“@林海 出来解释一下!”
……
林海眼神瞬间冰冷如刀。王癞子!果然是他!这阴险的栽赃!
他抬头,正好看到王癞子躲在街角,一脸阴笑地看着他,眼神中充满了报复的快意。
暗箭,终于射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