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的吊扇转得嗡嗡响,把当归和枸杞的混合香气吹得满室都是。
夏天正对着一份英文合同皱眉,是纽约那边发来的补充条款,关于枸杞提取物的纯度标准,比之前苛刻了三个百分点。
“这洋人也太较真了。”龙爷凑过来看了一眼,忍不住嘀咕,“咱们的检测报告都符合欧盟标准了,还要再提三个点?”
夏天没抬头,指尖在计算器上敲得飞快:“他们要做高端保健品,对纯度要求本来就高。让实验室再测一次,把萃取温度调低两度,应该能达标。”
她顿了顿,抬头看向刚进门的老徐,“徐科长来得正好,农户那边的枸杞种植基地,防虫网得按我发的规格换,尼龙网眼必须是80目的,能挡住最小的蓟马。”
老徐手里拿着新收的枸杞样品,闻言连忙点头:“已经安排下去了,镇上的供销社昨天刚进了一批80目网,下午就能装上。”
他把样品递过去,“你看看这批新摘的,按你们说的‘离地晾晒’法弄的,没沾土。”
夏天捏起一颗,放在灯光下细看——果皮鲜红透亮,蒂部带着一点自然的青,确实比之前带泥的品相好太多。
“不错,”她掂了掂重量,“水分控制得也到位,这样的货,纽约那边能给到溢价。”
正说着,春生从外面跑进来,手里挥着张汇票:“夏姐,鹿特丹的定金到了!三十万美金!银行刚才打电话来确认呢!”
龙爷眼睛一亮:“这么快?这才三天!”
“港岛的汇丰银行走的电汇,当然快。”夏天接过汇票看了一眼,随手递给会计,“转到内地账户,换成人民币,给农户那边结一部分预付款。”
她看向老徐,“让村长统计下,谁家的枸杞达标了,今天就把钱发下去,按每斤比市场价高五毛算。”
老徐眼睛瞪得溜圆:“现在就结?一般不都是收货后才结吗?”
“这是我们在港岛的规矩。”夏天指了指墙上的黑板,上面写着“现货现结,不压货款”,“农户肯按标准种,就得让他们踏实。钱到了就分,下次他们才更愿意跟着咱们干。”
龙爷在一旁补充:“上次那个王家庄,就因为咱们结款快,这次摘枸杞全家齐上阵,凌晨三点就去地里了。”
老徐这才明白,为什么之前那些农户宁愿绕远路,也要把药材送到这里来。
他连忙掏出本子记下:“我这就去安排!对了,县领导听说咱们要出口,想来参观下,不知道夏厂长方便吗?”
夏天看了眼日程表:“后天上午吧,让他们带着农业局的人来,正好看看新上的清洗流水线。”
她指了指车间角落的新设备,“这套是从德国订的,能同时清洗、分拣、脱水,效率比人工快十倍。”
老徐看着那台闪着金属光泽的机器,又看了看墙上“纽约时间”“鹿特丹港口天气预报”的牌子,突然觉得,这些从港岛来的人,带来的不只是生意,还有一种更利落、更透亮的活法,不拖泥带水,不算计小聪明,靠规矩和实力说话,反而让人心里更踏实。
傍晚时,会计把现金取了回来,用麻袋装着放在办公室。
农户们来领钱时,看着一沓沓崭新的人民币,笑得合不拢嘴。
一个老汉颤巍巍地数着钱,对夏天说:“夏老板,你们港商办事就是敞亮!明年我把后山那片荒地也种上枸杞,就信你们!”
夏天笑了笑,接过龙爷递来的凉茶:“不是港商敞亮,是规矩得立住。你守种植的规矩,我守结款的规矩,这样才能长久。”
远处,码头的灯塔亮了,给夜色里的货轮指着迷。
车间的灯也亮着,那台德国流水线正嗡嗡运作,把一颗颗鲜红的枸杞,变成即将漂洋过海的“中国名片”。
鹿特丹的订单刚发走,纽约那边就来了封加急电报,字里行间透着焦灼,他们订的那批枸杞提取物,被海关扣在了汉堡港,理由是“检测出微量不明成分”。
“不明成分?”龙爷把电报拍在桌上,搪瓷杯里的茶水溅出半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