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港岛黑二代7(2 / 2)

李干事被噎得说不出话,甩下句“等着查封吧”,气冲冲走了。

当天傍晚,税务局就来了人,说是要查近三个月的账。

夏天让会计把账本搬出来,看着他们一页页翻,自己则坐在旁边喝着茶,账是龙爷亲自盯的,每笔进出都清清楚楚,连买扫帚的钱都记着。

查账的人没找出错处,临走时却丢下句:“你们这种‘外来户’,最好本分点。”

夏天没接话,等他们走了,才对龙爷说:“看来赵家是想把咱们挤走。”

龙爷把茶杯重重一磕:“敢动咱们的货?明天我带人去供销社‘拜访’下赵科长!”

“别急。”夏天拦住他,“硬碰硬没意思。春生,去把最近送药材来的农户名单拿来。”

名单上密密麻麻记着上百个名字,夏天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个名字问:“王家庄的老周,他家的天麻是不是被供销社压了价?”

春生点头:“何止压价,还说他家天麻里掺了土,扣了一半钱,老周气得躺了两天。”

夏天划了个圈:“把这些被供销社坑过的农户都请来,就说厂里请他们吃饭。”

龙爷眼睛一亮:“我懂了!”

第二天中午,厂子食堂摆了十几桌,坐满了揣着怨气的农户。

老周说起被压价的事,抹着眼泪:“那可是我家全年的指望啊……”

夏天等大家诉完苦,站起来说:“从今天起,联义堂收购药材,价格比供销社高两成,当场现结,绝不拖欠。”

满屋子瞬间安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夏老板真是活菩萨!”

“以后我的货全送这儿来!”

消息传得比风还快,当天下午,供销社的收购点就没人去了。

赵科长气得摔了茶杯,却没辙,农户们联合起来去公社告了状,说他克扣粮款,上面派人来查,他自己先被停了职。

解决了供销社的麻烦,夏天以为能喘口气,没成想港岛那边又寄来封信,是刀疤强的笔迹,字歪歪扭扭:

“夏姐,蒋先生余党在港搞事,说要拆了咱们的药材铺,龙爷让我问你,回不回援?”

信纸一角还沾着点血迹。

夏天捏着信纸,指节泛白。

她看向窗外,加工厂的烟囱正冒着笔直的烟,车间里传来机器的嗡鸣,春生正带着工人给新收的当归打包。

回,还是不回?

龙爷在旁边看出了她的犹豫:“想回去就说句话,这边我盯着。”

夏天摇了摇头,提笔回信:“让龙爷守住铺子,别硬拼。等我把内地的根基扎牢了,回去连本带利讨回来。”

放下笔,她走到车间,看着传送带上金灿灿的药材,突然明白,现在的联义堂,早已不是港岛那个靠打打杀杀立足的帮派。

回信寄走的第三天,港岛那边又传来消息,刀疤强在信里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说龙爷带着弟兄们守住了铺子,蒋先生的人砸了半扇门,却被闻讯赶来的街坊们用扁担赶跑了。

原来是常来送菜的阿婆、修鞋的老张,还有几个在铺子里学过辨识药材的年轻人,自发守在了门口。

“夏姐,龙爷说,街坊们说等你回去,请你吃阿婆做的马蹄糕。”

信尾这句,让夏天的指尖在纸上顿了顿,眼眶有些发热。

她把信纸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转身时正好撞见春生抱着个大簸箕,里面装满了刚晒好的陈皮,金黄金黄的,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夏姐你看!这批陈皮晒得 perfect!”春生学着港岛那边的腔调,却把“perfect”念成了“破费克特”,逗得旁边打包的工人都笑了起来。

夏天走过去,拿起一片陈皮放在鼻尖轻嗅,阳光的味道混着果皮的醇厚,让人心安。

“确实不错,按特级品装箱,给上海的药行寄样品时,多放几片。”

“好嘞!”春生应着,突然压低声音,“夏姐,刚才税务局的人又来了,不过这次态度好得很,说是之前搞错了,还跟咱们道歉呢。”

夏天笑了笑,没说话。

她知道,这不是搞错了,是农户们去公社反映情况时,顺带提了句税务局“刁难外来企业”,上面查下来,自然要给个说法。

正忙着,龙爷从外面进来,手里拎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脸上带着点神秘的笑意。“猜我带什么回来了?”

没等众人回应,他把布袋往桌上一倒,哗啦啦滚出一堆红皮鸡蛋,还有几个沾着泥土的红薯。

“王家庄的老周,非要把家里的鸡蛋和红薯塞给我,说感谢咱们帮他讨回了公道。”

“这怎么好意思收……”夏天刚想说什么,就被龙爷打断:“收下吧,这是心意。老周说了,等秋收了,还要送新米来。”

工人里有人提议:“今晚煮红薯粥吧,再蒸几个鸡蛋,肯定香!”

这个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

傍晚时分,食堂里飘起了红薯的甜香,蒸鸡蛋的嫩滑香气也混在其中,工人们围坐在长条桌旁,手里捧着粗瓷碗,吃得热火朝天。

夏天端着碗粥,坐在门口的石墩上,看着车间里亮堂堂的灯光,听着里面传来的笑闹声。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信纸,刀疤强的字迹仿佛在眼前跳动。港岛的烽火还没平息,但这里的新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扎得很深很深了。

“夏姐,快进来吃,粥要凉了!”春生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夏天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嘴角扬起一抹轻松的笑。

进去时,龙爷正把自己碗里的鸡蛋夹给一个刚入职的小姑娘,那姑娘红着脸道谢,像只受惊的小鹿。

“愣着干嘛?”龙爷瞪了她一眼,却把另一个鸡蛋推到她碗里,“快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红薯粥的甜,蒸鸡蛋的滑,混着车间里飘来的药材香,在舌尖晕开。

夜色渐浓,远处的村庄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和车间的灯光交相辉映,像一片温柔的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