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钟后,视频连接提示音响起。屏幕亮起,出现了一个光线昏暗的房间,一个面容憔悴、眼神却异常锐利的中年男人的脸出现在画面中。正是她之前让助理寻找的、“盖亚光明”项目的前核心研究员,陈文渊博士。他看起来比几年前苍老了许多,眼神中充满了警惕和疲惫。
“苏律师,”陈博士的声音沙哑,带着浓浓的戒备,“你找到我,想打听什么?那个项目早就结束了,我也签了保密协议。”
“陈博士,长话短说,我不是来追究旧事。”苏婉身体前倾,目光如炬,“我只想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在你们之前的研究中,有没有记录过,长期昏迷的病人,在意识可能恢复的初期,会伴随着……对环境产生某种微弱物理干扰的案例?比如,影响电子设备,或者产生难以解释的感官现象?”
屏幕那头的陈博士瞳孔猛地一缩,脸上的肌肉瞬间绷紧了。他沉默了几秒钟,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严肃:“你为什么会问这个?你接触到了什么?”
他的反应,无疑印证了苏婉最坏的猜测。
“请先回答我的问题,博士。”苏婉的语气不容置疑。
陈博士深吸一口气,眼神飘忽了一下,仿佛在回忆什么可怕的事情。“……有极少数……非典型案例报告。但都被列为无法重复验证的‘异常数据’封存了。理论上有一种假设,认为极度活跃的、试图重新整合的潜意识,可能会在特定条件下,与宏观世界的量子涨落产生……某种难以理解的耦合效应。但这只是疯狂的猜想,没有任何实证支持!”他语气急促地补充道,像是在说服自己。
“这种‘耦合效应’,”苏婉紧紧盯着他,“会不会像一种……信标?吸引外界的注意?”
陈博士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停止调查,苏律师!”他几乎是低吼出来,声音带着恐惧,“立刻停止!如果真发生了你说的现象,那盯上你们的,绝不仅仅是学术界的人!有些‘东西’,对这种波动异常敏感!‘灯塔’这个词……你不该知道!”
话音未落,陈博士那边的视频画面突然剧烈地闪烁、扭曲,然后猛地变成了一片雪花,通讯中断了。
苏婉坐在椅子上,书房里只剩下显示器风扇运转的微弱嗡嗡声。陈博士最后的惊恐表情和那句“有些‘东西’,对这种波动异常敏感”,像冰水一样浇遍了她的全身。
她缓缓靠向椅背,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她们面对的,可能是一种完全超出人类现有认知的、无法用常理解释的危险。而林默,那盏刚刚开始闪烁的“灯”,已经成了黑暗中最显眼的目标。
城市的另一端,一家格调颓废的深夜酒吧角落里,一个穿着黑色连帽衫、身形纤细的身影独自坐在阴影中。他(或她)的面前放着一杯几乎没动过的酒,兜帽的阴影完全遮住了面容,只有一双异常白皙、手指修长的手暴露在昏暗的光线下,正漫不经心地用指尖在凝结着水珠的玻璃杯壁上划动着。
仔细看去,那指尖划过的痕迹,并非无意义的涂鸦,而是一些扭曲、怪异,仿佛蕴含着某种规律的符号。更令人不安的是,凡是他(她)指尖划过的地方,杯壁上凝结的水珠都会瞬间蒸发消失,留下几道短暂存在的、干燥的痕迹,仿佛那指尖带着不可思议的高温。
他(她)的面前,放着一部处于锁屏状态的手机。屏幕忽然亮起,一条来自未知号码的加密信息一闪而过,内容只有简短的两个字:
兜帽下,传来一声极轻的、带着愉悦和病态渴望的轻笑。他(她)伸出舌尖,缓缓舔过自己异常红润的嘴唇,然后用那根刚刚让水珠蒸发的食指,在冰冷的玻璃杯壁上,轻轻地、一遍遍地描摹着一个模糊的人名轮廓——那轮廓,依稀与“林默”二字有些相似。
暗处的眼睛,已经睁开。而被窥视的中心,那盏风暴中的“灯”,其光芒正变得愈发耀眼,也愈发……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