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深夜,林默被细微的啜泣声惊醒。他循声望去,看见苏婉独自蜷在角落,肩膀微微颤抖。他几乎要起身去安慰她,但就在这时,林逸先一步走了过去。
林默看见林逸犹豫地伸出手,轻轻放在苏婉肩上;看见苏婉抬头时泪眼婆娑的脸;看见两人之间那种不容打扰的默契。他默默地躺回去,闭上眼睛,假装什么都没有听到。
那一刻,林默意识到自己永远只能是旁观者。
?
苏婉和林逸的关系像一场拉锯战。当苏婉情绪高涨时,她会为林逸准备惊喜,要求他时时刻刻的关注和回应;当情绪低落时,她又会因为最细微的疏忽而大发雷霆。
“你为什么总是看不懂我需要什么?”一次争吵中,苏婉几乎是尖叫着质问。
林逸疲惫地揉着额角:“我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苏婉。你能不能直接告诉我你想要什么?”
“如果我必须说出来,那还有什么意义?”苏婉泪眼汪汪地说,“真正在乎的人应该能感觉到!”
这样的对话周而复始。林逸越来越感到窒息,他爱苏婉的热情与鲜活,却无法承受她如海啸般的情感需求。他开始找借口在外面逗留更久,开始沉默地接受一切指责而不辩解。
而苏婉则将林逸的退缩解读为不够爱的证据,于是更加苛求关注和证明,陷入恶性循环。
?
最痛苦的是林默。他目睹着两人的相爱相杀,既心疼苏婉的不安,也理解林逸的疲惫。多少个夜晚,他听着苏婉的哭泣和林逸的叹息,自己的心也跟着揪紧。
他开始在夜里偷偷流泪,把脸埋在枕头里不让声音传出去。白天,他更加沉默,用画笔记录下每一个心碎的瞬间:林逸为苏婉采野花时她真心的笑容,争吵后两人背对背睡着的孤独身影,还有那些他自己永远无法说出口的爱恋。
一天,林默的画被苏婉无意中看到了。那上面画的是她熟睡的侧脸,笔触温柔得让人心碎。
“你...”苏婉惊讶地看着画,又看看林默,“你什么时候画的?”
林默慌乱地想要抢回画纸,但苏婉避开了。“你为什么从不告诉我你画得这么好?”她的声音里有惊讶,或许还有一丝感动。
就在那一刻,林默几乎要脱口说出所有隐藏的情感。但他看到了苏婉身后,林逸站在门口,眼神复杂地看着这一幕。
“我只是随便画画,”林默最终低声说,收回了画纸,“不值一提。”
他转身离开,留下苏婉困惑地站在原地。走到仓库外,林默深吸一口夜晚清凉的空气,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胸腔里碎裂成千万片。
爱而不敢得,得而不能守,守而不会久。在这个扭曲的三角关系中,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痛苦着,却又无法挣脱这甜蜜而痛苦的羁绊。
夜空中的星星冷漠地闪烁着,不管人间的爱恨痴缠。林默抬头望着它们,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孤独——不是独自一人,而是在人群中,却永远只能做那个默默守望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