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蚀灵玄途 > 第878章 霜降收残荷,旧友携新种

第878章 霜降收残荷,旧友携新种(1 / 1)

清晨的药圃覆了层白霜,紫苏的枯叶在寒风里瑟瑟发抖,最后几片残叶也卷了边,像老人干枯的手掌。林辰踩着薄霜走进药圃,手里拿着把镰刀,要把枯掉的紫苏茎秆割下来——这些茎秆虽已无叶,却仍是好药材,晒干切段,能理气宽中,是冬日里治风寒的常用药。

“林先生,这残荷要不要也收了?”赵平扛着扁担从池塘边过来,扁担两头挂着竹筐,里面装着刚摘的莲蓬,莲房已经发黑,莲子却还饱满。他指着池里枯败的荷叶,“青禾姐说,干荷叶能泡茶,还能做荷叶粥,降脂解腻。”

林辰抬头望去,池塘里的荷叶大多枯黄,梗子歪歪斜斜地立在水里,像支支断笔。“收,”他点头,“连梗带叶一起收,荷叶晒干,荷梗切段,都是药材。”他想起苏文轩说过的“一荷多用”,“莲房也别扔,里面的莲子收了,莲房煮水还能止血呢。”

青禾带着阿芷、阿芸提着竹篮过来,篮子里是刚蒸好的山药糕,用新收的山药和糯米做的,加了点红糖,暖乎乎的。“歇会儿尝尝,”她给每人递了块糕,“今天霜降,得吃点热乎的,不然容易着凉。”

阿芸捧着糕,呵着白气说:“苏州府的霜降没这么冷,也没这么多药材可收。在这里才知道,原来枯了的草木也有用处。”

“草木全身都是宝,就看会不会用。”青禾笑着说,“等会儿教你们用荷叶包糕蒸,带着清香味,更好吃。”

正说着,村口传来马蹄声,一个熟悉的身影披着蓑衣骑马而来,到了药铺门口翻身下马,爽朗的笑声穿透寒风:“林辰老弟,别来无恙啊!”

林辰抬头一看,竟是高邮湖的王师傅,头发又白了些,脸上的皱纹却笑成了花。“王师傅!您怎么来了?”他赶紧迎上去,握住老人的手,冰凉的手心里全是老茧。

“听说你这药圃种得好,盐坊也改得妙,特意来讨教讨教。”王师傅拍着他的肩,从马背上解下一个布包,“给你带了些好东西——岭南的五指毛桃种子,秦郎中托我捎的,说你或许用得上。”

布包里的种子毛茸茸的,像小小的桃核,带着股淡淡的药香。林辰眼睛一亮:“秦郎中太客气了!我正想试试种岭南药材呢。”他把王师傅请进药铺,青禾赶紧沏了热茶,苏文轩也闻讯赶来,三个老人围坐炉边,热热闹闹地聊起来。

王师傅喝着茶,说起高邮湖的变化:“多亏了你教的‘陶土防渗’法子,咱们的盐坊出盐多了三成,盐价也稳了,乡亲们都念着你的好呢。”他指着窗外的盐坊,“我看你这活动棚不错,回去也照着改改,让冬天也能煮出好盐。”

“您老尽管看,尽管学,”林辰笑着说,“赵平,带王师傅去盐坊转转,把活动棚的做法细细讲讲。”

赵平应声而去,王师傅跟着他往外走,嘴里还念叨着:“我带了两个徒弟来,让他们也学学,回去好给盐坊改头换面。”

药铺里,苏文轩翻看着王师傅带来的《岭南草药志》,指着其中一页对林辰说:“你看这五指毛桃,能健脾补肺,和咱们的白术搭配着用,效果更好。秦郎中说它适应力强,咱们这的气候应该能种。”

“我这就找块向阳的地,试试育苗。”林辰拿起种子,心里盘算着,“等明年开春,说不定就能长出新苗来。”

阿芷和阿芸好奇地围着《岭南草药志》,看着上面的手绘图谱,阿芷说:“这叶子真像五指,难怪叫五指毛桃。要是能种活,苏州府的药妆铺又能添新方子了。”

柳轻烟带着学堂的孩子们来给王师傅送点心,是孩子们自己做的紫苏饼,虽然形状不太规整,却香气扑鼻。“王爷爷,尝尝我们做的饼。”红丫踮着脚,把饼递到王师傅面前,小脸上沾着点面粉。

王师傅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接过饼咬了一大口:“好吃!比城里的糕点还香!”他从怀里掏出几颗糖,分给孩子们,“这是高邮湖的麦芽糖,甜着呢。”

孩子们拿着糖,甜甜地说了声“谢谢王爷爷”,又跑去池塘边看收荷叶了。

傍晚时分,荷叶收了满满几筐,青禾指挥着把荷叶摊在晒架上,荷梗则切成小段,和紫苏茎秆一起晾着。王师傅的两个徒弟在盐坊学得入迷,连晚饭都顾不上吃,赵平索性在盐坊给他们搭了临时的铺,让他们慢慢学。

晚饭时,青禾做了荷叶包鸡,用新收的荷叶包裹鸡肉,蒸得酥烂,打开荷叶时,香气满溢。王师傅吃得赞不绝口:“这荷叶的清香混着鸡肉的香,绝了!回去我也让老婆子试试做。”

苏文轩喝着酒,感慨道:“当年咱们在高邮湖学制盐,谁能想到今天能在这儿围着炉边,吃着荷叶鸡,聊着南北草药?这日子啊,真是越过越有滋味。”

林辰看着眼前的热闹,心里一片温暖。窗外的霜月格外明亮,照着药圃里晾晒的残荷与紫苏茎秆,像给它们镀上了层银霜。他知道,霜降带来的不仅是凋零,更是沉淀——草木褪去繁华,留下最坚实的药用部分;岁月走过四季,留下最醇厚的情谊。而那些远道而来的种子,那些虚心求教的身影,正像这冬日里的火种,在寒风中积蓄力量,等待着来年春天,绽放出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