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大爷。”林辰赶紧递上水,“您歇会儿,喝口水。”
“不歇了,还得去给自家地施肥呢。”王大爷摆摆手,带着儿子匆匆走了,临走前还回头喊,“种花有啥不懂的,就来问我,我年轻时种过牡丹!”
阿木看着翻好的土地,摩拳擦掌:“林辰,我们现在就种花籽吧?我都等不及看它们开花了。”
“急啥,”林辰笑着说,“先把土整平整了,再浇点水,等明天土润了再种,成活率高。”
两人忙活到傍晚,才把土地整理好。阿木提着水桶浇水,水落在土里,发出“滋滋”的响,像在给土地解渴。林辰则坐在石凳上,看着夕阳给土地镀上一层金,心里突然觉得,这院角的空地,种的不只是花,更是对日子的期盼——盼着花开,盼着叶绿,盼着这平凡的日子,能像花一样,热热闹闹地绽放。
晚饭时,张婆婆又来了,带来了她刚蒸好的红薯。“尝尝,这是去年窖藏的最后一批红薯,再不吃就坏了。”她坐在桌边,看着院角的土地,“等虞美人开了花,我给你们做个花锄,小巧玲珑的,正好用来除草。”
“那太好了!”阿木啃着红薯,眼睛亮晶晶的,“到时候我天天给花浇水,保证让它们开得比谁家的都艳。”
张婆婆被他逗得笑了,拍着他的手说:“好,好,阿木这么上心,花肯定开得旺。”
夜里,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敲在屋檐上,像在哼着首温柔的歌。林辰躺在床上,听着雨声,心里一片安宁。他想起白天翻好的土地,想起张婆婆的花籽,想起河边的柳树苗,突然觉得,春天真好啊,有雨滋润,有芽冒头,有希望在悄悄生长。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空气里带着泥土的清香,院角的土地被浇得湿漉漉的,正好种花籽。林辰和阿木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把虞美人籽撒下去,再盖上一层薄土,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婴儿。
“等开花了,我们给张婆婆摘一束,插在她的花瓶里。”阿木说,手指轻轻拍了拍土。
“好啊,”林辰笑着点头,“再给老李送一束,让他也闻闻花香。”
种完花籽,两人又去镇上买了柳树苗,回来时,村里的孩子们都围了过来,吵着要帮忙种树。林辰把树苗分给他们,大家扛着树苗,提着水桶,浩浩荡荡地往河边走,像支小小的队伍。
孩子们挖坑,林辰和阿木栽树,王大爷则在一旁指导:“根要埋深点,土要踩实点,这样才能活。”大家忙得满头大汗,却笑得格外开心,连平时最调皮的二柱子,都小心翼翼地给树苗浇水,生怕把它冲倒了。
太阳落山时,十几棵柳树苗已经在河边站成了一排,像列整齐的士兵。微风吹过,枝条轻轻晃动,像是在向他们道谢。孩子们恋恋不舍地回家,嘴里还念叨着“等柳树长高了,我们来这儿荡秋千”。
林辰和阿木坐在河边的石头上,看着夕阳给柳树苗镀上一层金,心里满是成就感。“林辰,”阿木突然说,“我觉得现在的日子,比以前斩妖除魔还快活。”
林辰笑了,点头:“是啊,以前总想着打打杀杀,现在才知道,守着这烟火气,看着花开花落,才是真的踏实。”
晚风带着水汽,吹在脸上,温柔得像母亲的手。林辰知道,春天才刚刚开始,往后的日子,会有花开,有燕来,有玉米拔节的脆响,有孩子们的笑声。而他和阿木,会守着这杂货铺,守着这方小院,守着身边的人,把这平凡的日子,过得像虞美人一样,热热闹闹,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