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蚀灵玄途 > 第538章 账册里的新苗

第538章 账册里的新苗(2 / 2)

“林先生!赵墩子从草原捎信回来了!”周丫举着个牛皮纸信封跑过来,信封边角沾着点沙砾,显然是从遥远的西域辗转送来的。信封上画着个歪歪扭扭的骆驼,驼背上驮着个大大的“信”字,是阿古拉其的笔迹。

林辰接过信,指尖刚触到纸面,就感觉到里面硬硬的,像裹着什么东西。拆开一看,除了信纸,还有个小布包,里面装着几粒圆滚滚的种子,带着草原的沙气。

“是沙棘籽!”周丫凑过来,指着信上的西域文,“阿古拉其说,这是草原长得最壮的沙棘结的籽,让咱们试试和紫菀混种。”

信纸是用草原的羊皮纸做的,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间或画着小图:赵墩子在帮牧民翻地,汗水滴在土里,长出了棵小树苗;阿古拉其的娘用新收的紫菀煮药,药汤冒着热气,旁边的牧民都在笑。

“她说赵墩子教牧民做了木犁,比用手刨地快三倍,”林辰念着信,“还说黑缘红瓢虫活下来了,蚜虫少了一半,草原的药田长得比往年好。”

周丫忽然指着布包:“这里面还有东西!”

林辰拆开布包,里面是片风干的沙棘叶,叶梗上系着根红绳,绳上挂着个小小的木牌,刻着“三地合”三个字,是赵墩子的手艺,刻得深浅不一,却透着股认真。

“赵墩子说,等沙棘结果了,就给咱们寄果酱,”周丫看着木牌,眼睛亮晶晶的,“还说要跟阿古拉其比赛,看谁种的混种苗长得高。”

李药师拄着拐杖走来,看见沙棘籽,眼睛一亮:“这东西好,耐寒耐旱,混着紫菀种,能帮紫菀挡挡西北的风。”他接过信纸,虽然看不懂西域文,却盯着上面的小图笑,“看这画,就知道草原的日子差不了。”

正说着,春杏的伙计从码头赶来,手里捧着个竹篮,里面装着江南的新茶和一包棉籽。“春杏姑娘说,”伙计递过信,“江南的薄荷发新芽了,用混种紫菀做的药膏卖得极好,药铺的姑娘们编了新歌,唱‘三地草,一处长,熬成膏,暖心房’。”

春杏的信上画着条河,河上的船装满了药材,岸边的药田边种着芦苇,芦苇丛里藏着只七星瓢虫,旁边写着:“这瓢虫是从谷里学的法子,江南的蚜虫也少了,等棉籽种下,秋天给孩子们做新棉衣。”

竹篮底层还有个小陶罐,里面装着江南的稻壳灰:“春杏姐说,这灰拌在土里能壮苗,让咱们试试和草原的羊粪混着用。”

学堂里顿时忙了起来。林辰把沙棘籽和紫菀籽混在一起,准备试种;李药师往土里拌稻壳灰和羊粪,嘴里念叨着“南北肥,中西合”;周丫则把赵墩子的木牌挂在学堂门口,说“让大家都看看三地合”。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新翻的土地上,泛着暖融融的光。林辰把混好的种子撒进土里,周丫跟着盖细土,两人的影子在地上叠在一起,像两株挨得近的苗。

“阿古拉其说草原的雪化了,牧民们在药田边种了沙棘树,”周丫边盖土边说,“等树长高了,就能挡住风沙,紫菀苗就不会被吹倒了。”

“春杏姐也说,江南的药田边种了柳树,”林辰往土里浇了点水,“柳树的根能固土,下雨时就不会水土流失了。”

李药师蹲在旁边,往土里埋了块腐熟的羊油:“这是西域的法子,羊油能保墒,让籽种在土里不渴。”他看着埋好的种子,忽然叹道,“以前总觉得,各守各的地就好,现在才明白,你帮我挡挡沙,我帮你固固土,日子才能越过越顺。”

傍晚时,试验田的第一畦混种苗种好了。林辰在田埂上插了块木牌,上面写着“沙棘紫菀混种区”,旁边画着草原的骆驼、江南的船,还有谷里的紫菀,像把三地的风光都聚在了这方寸之间。

周丫把春杏寄来的棉籽种在药田边,说:“等棉桃长出来,就给赵墩子和阿古拉其做新棉袄,让他们冬天也暖暖的。”

学堂的灯亮起来时,林辰在《三地药草合账》上添了新的一页:“立春,播沙棘紫菀混种籽,用江南稻壳灰、西域羊粪、谷里熟土,盼秋收。”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太阳,照着三株缠在一起的苗。

李药师看着新添的账页,忽然说:“该给这本账起个新名了,叫《三地春信账》如何?每笔账都是春天的信,盼着秋天的果。”

林辰点头:“好,就叫《三地春信账》。”

窗外的风还在吹,却已带着暖意。林辰知道,这封来自草原的信,这包来自江南的籽,还有谷里新播的种,都是春天的信使,带着三地的盼头,扎进土里,等着长出满田的绿,结出满仓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