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蚀灵玄途 > 第419章 雪域莲开疗风疾,古道药声越山来

第419章 雪域莲开疗风疾,古道药声越山来(2 / 2)

“他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现在交给你,能救更多人。”向导说,“还说等雪化了,就带着村里的年轻人去疏勒城,把你们教的法子告诉其他藏民。”

林辰将百草鼎拓本留了一份给老者:“这上面的花纹和雪莲一样,你们就当是药神的记号,看见它,就像看见能治病的药草。”

下山的路上,沈念趴在驼背上,翻看那卷兽皮药经,突然指着其中一幅画问:“这是什么草?叶子像羽毛,根是黄色的。”

林辰凑过去看,眼睛一亮:“是‘黄精’!能补气养阴,和雪莲搭配,治风疾更有效。没想到雪山里也有这味药。”他想起梦里的“中药配伍理论”,原来不同地域的草药,早已在大自然中形成了互补的药性。

阿默牵着骆驼,突然指着远处的山口:“那里有商队过来了。”

只见一队马帮正顺着溪流走来,为首的汉子看见林辰他们,立刻翻身下马,竟是疏勒城胡商会馆的管事。“林先生!可算找到您了!”管事擦着汗,“七皇子在疏勒城病倒了,说是‘风疾’犯了,关节疼得下不了床,让我来请您回去。”

林辰心里一紧——七皇子幼时曾受过风寒,落下了关节痛的病根,难道是雪山的消息刺激了旧疾?他立刻让驼夫加快速度:“快回疏勒城!把刚采的雪莲带上!”

回到疏勒城时,七皇子正躺在商栈的客房里,脸色苍白,右腿关节肿得像馒头,太医们围着他束手无策。“朕没事,”七皇子看见林辰,强撑着坐起来,“就是老毛病,没想到在西域犯得这么厉害。”

林辰为他诊脉,脉象沉迟而涩,正是风寒湿邪痹阻经络之象。“殿下别急,”他取出新鲜的雪莲,“我们在雪山采了雪莲,配上黄精、当归,定能缓解。”

药汤熬好时,七皇子的关节已疼得开始抽搐。林辰舀起药汁,刚要喂他,却被七皇子拦住:“先给外面的百姓吧,刚才听说城西的贫民窟里,好多人得了和朕一样的病,他们比朕更需要这药。”

林辰心里一动,想起七皇子在京城坐诊的事,突然明白,所谓“仁心”,从来不是只对身份尊贵者,而是对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他让阿默将药汤分成两份,一份给七皇子,一份由他和沈念送去贫民窟。

贫民窟在疏勒城的角落,土坯房低矮破旧,空气中弥漫着霉味和药味。一个裹着破毡的老人躺在墙角,双腿扭曲变形,见了林辰手里的药碗,浑浊的眼睛里泛起光。

“这是……雪莲药汤?”老人用生硬的汉话问,“我年轻时在雪山见过这花,能治‘风魔鬼’。”

林辰喂他喝下药,轻声说:“不是风魔鬼,是风寒,以后我们教你们认药,就不用怕了。”

沈念在一旁给孩子们分发青稞饼,饼里掺了些磨碎的红景天粉。“吃了这个,以后爬雪山就不头晕了。”他笑着说,脸上沾着面粉,像只小花猫。

夕阳透过破旧的窗棂照进来,把药汤的热气映成金色的雾。林辰看着七皇子送来的药材被分发给百姓,看着藏民和胡商的孩子凑在一起看药草图,突然觉得,疏勒城的风里,不仅有沙砾,还有药香,有跨越地域的暖意。

七皇子的风疾渐渐好转时,影夫人派人送来消息,说京城的《药宗正论》已刊印完成,各地分堂都收到了,甚至有西域的胡商托人来买,说是要翻译成胡语,在商队里流传。

“这才是药宗真正的传承,”七皇子望着窗外的雪山,“不是藏在密室里的鼎,不是只有少数人知道的方子,而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看懂、能用得上的药草知识。”

林辰点头,从药箱里取出那卷兽皮药经:“我们把这个也刊印进去吧,还有塞北的红盐、岭南的青蒿、江南的荷叶……让天下人都知道,无论在哪片土地上,都有能治病的药草。”

沈念的药草图已经攒了厚厚的一摞,他正用汉话、藏语、胡语三种文字标注药名和用法。“等回到百草谷,我要把这些图刻在石头上,让来学药的孩子都能看见。”

阿默擦拭着归一剑,剑穗的珍珠在阳光下闪着,映着远处的雪山和近处的药草,像颗串联起所有故事的珠子。“接下来去哪?”他问,“影夫人说东海的渔民得了‘水蛊病’,肚子肿得像鼓。”

林辰望向东方,那里的天际线与雪山的轮廓渐渐交融。“去东海,”他说,“让雪莲的清香,也能飘到海边。”

马帮的铃铛再次响起,载着雪莲、红景天,载着兽皮药经和厚厚的药草图,载着两世的记忆和一颗永远在路上的心,向着东海的方向缓缓前行。雪山的风还在吹,却吹不散药箱里的暖意,吹不散那些在古道上慢慢生长的希望。

林辰知道,这条路没有尽头。

但只要还有病痛,还有未知的药草,还有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就会一直走下去。从雪山到东海,从草原到海岛,让每一寸土地都闻得到药香,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被温柔守护。

这,就是他们用两世光阴,写下的最长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