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月将圆(1 / 2)

月已趋圆满,清辉如练,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也洒在雾隐林北口这片刚刚经历血与火洗礼的临时据点。空气中依旧残留着淡淡的血腥与草药混合的气息,但营地中的氛围,已从惨烈搏杀后的死寂,渐渐转向一种带着疲惫伤痛的安宁与秩序。

楼船和岸边的篝火彻夜不熄,温暖的光晕驱散着江边湿冷的夜气。伤员的呻吟声低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熟睡的鼾声和医者轻声的叮嘱。

清河来的妇人们熬着最后一锅滋补的汤羹,食物的香气与药味交织。几个精神稍好的战士在月光下默默擦拭着修补好的兵刃,刀剑映着月华,闪烁着内敛的寒光。刀哥裹着毯子,靠在一堆麻袋上打盹,鼾声如雷,身上的伤口被妥善包扎。李河清吊着胳膊,和衣晓淮低声讨论着什么。一切都在缓慢而坚定地恢复着生机,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逝者的哀悼,都沉淀在这片月下的宁静里。

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就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两道身影如同融入夜色的幽灵,悄无声息地从那片翻滚着灰白毒瘴的雾隐林中穿出,身后还跟着一群步履蹒跚、神情恍惚的人影。

为首的正是惊轲和姜隗。

惊轲玄衣上沾染着新鲜的露水和林间特有的腐败气息,面具下的眼神锐利依旧,却难掩一丝疲惫。姜隗的红嫁衣更加残破,脸色在月光下苍白得近乎透明,但他怀中紧紧抱着一个巨大的、沉甸甸的木箱,眼神却异常明亮执着。他身后,是那位眼神清亮的女郎中目非人,他正搀扶着一名勉强能行走的青溪弟子。再后面,是十几个相互搀扶、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以及被简易担架抬着的几名依旧昏迷的青溪弟子。他们个个面容憔悴,脸上裹着浸过药水的破布,眼神中充满了逃出生天的茫然和对未知的恐惧。

“出来了!他们出来了!”值守的哨兵最先发现,压低声音却难掩激动地呼喊。

营地瞬间被惊动!刀哥猛地睁开眼,李河清、衣晓淮等人迅速起身迎了上去。船上船下,能动的都围拢过来,看着这群从地狱边缘被拉回来的人,眼神复杂,有欣喜,有同情,更多的是对惊轲和姜隗的敬佩。

“好小子!”刀哥声音洪亮,带着劫后重逢的喜悦。

“快!搭把手!扶伤员!”李河清立刻指挥人手。

“热水!干净的布!还有吃的!”衣晓淮急声吩咐。

营地再次忙碌起来,但这次是充满希望的忙碌。百姓们被安置在相对温暖的角落,喝着热汤,裹着毛毯,瑟瑟发抖的身体渐渐回暖,麻木的眼神也一点点活泛起来。昏迷的青溪弟子被小心地抬上船,接受更细致的照料。

姜隗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将那个沉重的大木箱吃力地搬到船上一个相对干燥、隐蔽的角落,又转身回去,很快又扛出来一个同样大小的箱子。他小心翼翼地放下,仿佛里面装着的是稀世珍宝。惊轲瞥了一眼,心知肚明,那里面必然是姜隗从秀金楼据点核心区拼命抢出来的、关于“朝升暮落”和梦傀的大量研究手稿——这是青溪弟子遗志的延续,也是未来可能找到解毒方法的关键。

船上的物资储备发挥了巨大作用,食物、药品充足,伤员的情况大多稳定下来,甚至开始好转。百姓们也渐渐恢复了精神,脸上有了血色,眼中有了光。

八月十四,清晨

天泉的几位香主带着弟子们,前来向惊轲辞行。她们伤势未愈,但归心似箭,需要将此地战况和牺牲的同伴消息带回宗门。

“少东家,”李素裳依旧一袭素衣,脸色略显苍白,但眼神坚定,对着惊轲抱拳,“此间事了,我等先行一步。”她身后几位天泉弟子也肃然行礼。

惊轲站在船头,玄衣在晨风中微动,面具后的目光平静无波,拱手还礼:“言重了。一路保重,江湖再见。”言简意赅,却自有一份豪气。

李素裳点点头,不再多言,带着天泉众人在晨光熹微中,缓缓离开了这片染血的江岸。人影渐行渐远,融入远方的薄雾。

送走天泉,惊轲转身走向船楼下层另一间临时隔出的舱房。这里关押着伤势沉重、刚刚苏醒不久的三更天残部——紫泠鸢和陈文琀。两人同样被特制的牛筋绳捆绑,脸色灰败,气息虚弱,眼神中除了劫后余生的茫然,更多的是对自身处境的警惕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北口那毁天灭地的一炮和夜枭尘的惨死,给她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惊轲推门而入,没有寒暄,直接将一个用油纸包裹、看起来有些年头的薄薄小册子丢在两人面前的木板上。

啪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