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来自西域玉门屯所:乌孙军须靡派出的回访使者,一名叫“库尔班”的叶护(贵族官员),已抵达玉门关,带来了军须靡的感谢信与一批礼物(包括十匹健硕的乌孙马和数块上等玉石),并希望面见靖王,商谈互市细节及工匠派遣事宜。同时,密报提及,匈奴右贤王部似乎加强了对西域东部的控制,在车师国边境增派了骑兵,似有拦截商路之意。
第二份则来自朔方边塞:赵破奴派出的“夜不收”小队,在漠南边缘与一支约三百人的匈奴骑兵遭遇,发生激战,汉军以伤亡十余人的代价,斩首三十余级,俘获五人。经审讯,俘获胡虏供称,他们乃右贤王麾下一个小部落的骑兵,因去岁白灾今春又缺粮,奉命南下“打草谷”(劫掠),试探汉军边防虚实。
李凌闻报,立即与赵破奴、公孙阙商议。
“匈奴果然开始动了!”赵破奴道,“三百骑,虽是试探,然其势已显。需严防其后续有更大动作。”
“西域方面,匈奴增兵车师,意在掐断我与乌孙联系,施压军须靡。”公孙阙分析道,“军须姆派使者来,亦有借我之势,抗衡匈奴之意。”
李凌目光锐利,迅速决断:“对北边: 破奴,此次遭遇战,打得好!传令嘉奖有功将士。然,需提高警惕,此类试探恐将增多。各塞守军需加强侦察,主动出击,对敢于越境之胡骑,坚决消灭,绝不容其养成气候。可适当组织精骑,越境进行短促突击,焚其草料,俘其人口,以攻代守,挫其锋芒!”
“对西边: 子通,可准乌孙使者库尔班来狄道,依礼接待。互市与工匠派遣之事,可按既定方略与之商谈。然,需明确告知其匈奴动向,促其加强戒备,并暗示,若其能牵制匈奴部分兵力,于我双方皆有利。同时,令玉门屯所及往来商队,提高戒备,灵活选择路线,避免与匈奴正面冲突,但若遇袭,必坚决反击!”
“诺!”二人领命而去。
李凌又对在一旁聆听的李玄业道:“业儿,你看,春耕在即,胡虏便来搅扰。内外之事,往往交织。为政者,需有全局之眼,既要抓住根本(农事),亦要应对变局(边患)。如何统筹兼顾,分清缓急,乃是大学问。”
“儿臣明白。内政不容有失,边防亦需稳固。当以保障春耕为首要,同时以精兵强将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使战火扰民。”李玄业答道。
“嗯,此乃正理。”李凌颔首,“然,尚需知,有时‘以战促和’,‘以外安内’。对胡虏的强硬反击,正是为了换取境内春耕的安宁。此中分寸,需细细体会。”
二月中的,乌孙使者库尔班一行抵达狄道,受到郡丞公孙阙的正式接待。李凌在偏殿接见了使者,接受了礼物和国书,表达了继续友好合作的意愿。双方随后就互市时间、地点、物品种类、价格等细节进行了磋商,并原则上同意了北地派遣工匠协助乌孙的事宜。整个会谈在友好而务实的气氛中进行,李玄业陪同在侧,观摩学习外交礼仪与谈判技巧。库尔班对年轻世子的沉稳表现亦印象深刻。
与此同时,北地边境的军事压力有所增加,数支匈奴小股骑兵试图渗透,均被严阵以待的汉军击退,赵破奴甚至组织了一次成功的越境反击,焚毁了一个小型匈奴部落的越冬营地,俘获人畜若干,有效震慑了匈奴,使其春季骚扰的势头得到遏制。
二月末,春意渐显,湟水冰层开始破裂,田野的积雪融化,露出黑褐色的土地。春耕的序曲即将奏响。靖王府下达的各项政令正在各地落实,世子李玄业主持的春耕物资调配工作已顺利完成,边塞防务稳固,西域交往取得新进展。李凌站在王府高台,望着远处依稀可见的农耕景象,心中谋划着更远的未来。他知道,这个春天,北地郡在巩固内政的同时,与西域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而与匈奴的较量,也将在新的层面上继续展开。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食货志:“(文帝时)……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
*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三年春,凌公布新政,督春耕,备边患,通西域。乌孙使至,互市有期。世子玄业独掌春耕物资,督察严明,吏治为之一肃。北地内外安堵,西略益进。”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开岁布新,上帝重农固本;西风渐起,圣域远交近抚;圣嗣任事,克勤克谨。”
* 北地秘录·凌公春政:“李凌岁首谋耕,世子显能;乌孙使来,边衅偶起;北地处静而动,新政井然。”
(第三百八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