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70章 岁首谋新,春芽暗萌

第370章 岁首谋新,春芽暗萌(2 / 2)

仓曹主事详细汇报了去岁(文帝元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因夏粮丰收、西域商路获利、加之秋赋顺利,收入大增;但高阙之战抚恤赏功、军备损耗、以及各项工程支出亦十分巨大,收支相抵,结余仍颇为可观,府库充盈。

“王爷,”周勃手持预算草案,陈述道,“根据今岁既定方略,老臣初步核计,主要开支有以下几大项:一、农事水利,需投巨资;二、边军整训、装备更新,所费不赀;三、西域商队、使团、屯所维持,开销巨大;四、官营工坊扩产、驿道修缮等日常用度;五、官吏俸禄、府衙开支。收入预计,主要依靠田赋、市税、西域利润及部分官营收入。然,若各项开支尽数满足,则结余恐所剩无几,难备不时之需。”

李凌凝视着预算草案,沉吟良久。他知道,这就是治国之难,方方面面都需要钱,而资源总是有限的。他必须做出取舍和权衡。

“勃兄,预算需有侧重。”李凌最终决断,“农事、边防,乃生存之本,需优先保障,按最高额度拨付,绝不短少!”

“西域经营,乃开拓之基,关乎未来,亦需重点投入。 然,可吩咐公孙先生,商队规模虽大,然需精益求精,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屯所建设,以实用坚固为主,暂不追求奢华。”

“官营工坊、驿道修缮等,量力而行, 可根据收入情况,分步实施。”

“至于官吏俸禄、府衙开支, 当以身作则,倡行节俭。本王及王府用度,今岁再减一成。各级官吏,亦需体谅时艰,共度难关。然,需确保其基本衣食,方能使其安心任事。”

“总之,预算原则,便是‘固本、拓边、节用’六字。勃兄,依此精神,再行细化,务必使每一文钱都用在刀刃上。”李凌一锤定音。

“老臣明白!定当精打细算,统筹兼顾!”周勃领命。

这场预算会议,让李玄业直观地感受到了治理一方的艰难。他看到父亲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权衡轻重缓急,做出最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抉择。这比读任何圣贤书都来得深刻。

二月下旬,春寒料峭,但河边的柳树已隐约透出鹅黄的嫩芽。靖王府的各项年度计划已基本制定完毕,下发各曹署执行。李凌决定趁春耕未大规模开始前,再次巡视狄道周边的农事准备情况,并特意带上了李玄业。

田野里,积雪尚未完全融化,但已有农人开始在田间劳作,清理秸秆,修缮田埂。官府组织的工匠正在检修水车、疏通沟渠。一派繁忙而充满希望的景象。

李凌与老农亲切交谈,询问种子、农具、畜力准备情况,查看水利设施。李玄业紧随其后,仔细观察,倾听民声。

“业儿,你看,”李凌指着正在疏浚的河道,对儿子说,“为政者,坐于堂上,运筹帷幄固然重要,然,双脚沾满泥土,方知民间疾苦,方能使政策不脱离实际。这田间地头,才是真正的庙堂。”

“儿臣受教。”李玄业深深点头。他看到父亲并非高高在上的王爷,而是一个深切关心子民温饱的统治者,这种身体力行的风范,令他由衷敬佩。

岁首谋新,春芽暗萌。北地郡在靖王李凌的统领下,已然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满怀信心地开启了汉文帝二年的新征程。内部的深耕细作,与外部的积极拓展,如同车之两轮,并行不悖。而年轻的世子,在这充满希望的春天里,正汲取着丰富的养分,茁壮成长。尽管前路必然还有风雨,但此刻的北地,根基日益深厚,未来可期。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文帝纪:“(文帝)二年春,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二年春,凌公与群臣议定岁计,重农事,修武备,图西域,预算度支。世子玄业预闻机要,习知治国之艰。北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岁首谋新,上帝垂拱而治,圣域春机盎然,圣嗣通晓民瘼。”

* 北地秘录·凌公岁首定策:“李凌岁首定大计,农桑武备西域并重,世子习政知艰难,北地新岁气象新。”

(第三百七十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