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更露骨的诱惑,试图利用长安政权更迭、政令可能不畅的空窗期,诱使李凌擅自行动。
李凌神色一肃,语气转为郑重:“贵使此言差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本王世受国恩,镇守边陲,唯知恪尽职守,恭奉朝廷诏令。长安纵有新政,亦是天子圣明,臣子更当谨守本分。边市之事,需待朝廷明旨,本王绝不敢专擅。至于右贤王美意,本王心领。然,睦邻之道,贵在诚信,更需循规蹈矩。若右贤王真心交好,可正式遣使至长安,禀明天子,方是长久之计。”
一番话,义正辞严,既表明了忠于汉室的立场,也堵死了对方企图利用时局空白的念头,更将皮球踢回了匈奴单于庭——要谈,找我们皇帝谈去。
阿提拉见李凌态度坚决,毫无松动之意,知道再难有进展,只得讪讪笑道:“王爷忠义,令人敬佩。既如此,外臣定将王爷之意,回禀我主。” 他又试探性地问及北地风土人情、军马数量等,皆被李凌或周勃、公孙阙巧妙挡回。
接见持续了近一个时辰,阿提拉未能得到任何实质性承诺,反而在北地君臣不卑不亢的态度面前,隐隐感受到了压力。最终,李凌以路途遥远、风雪难行为由,下令厚赐使者及随从,并派兵“护送”其至边境。
送走匈奴使者后,偏殿内气氛稍缓。
赵破奴哼道:“这胡虏,分明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想诱使我等与单于庭对抗,他好坐收渔利!”
周勃点头:“王爷应对得当。既不示弱,亦不授隙。坚守臣节,将难题推回,使其无计可施。”
公孙阙道:“然,其透露右贤王与单于庭不和,此信息颇为重要。或可加以利用。”
李凌微微颔首,看向屏风后走出的李玄业:“业儿,今日之事,你有何看法?”
李玄业深吸一口气,整理思绪,答道:“父王,儿臣以为,匈奴使者此来,一为探我虚实,二为离间我与朝廷,三或真有其内部困境,欲寻外援。父王坚守臣节,不为其利诱所动,不涉其内争,持重老成,儿臣深感敬佩。然,公孙先生所言极是,其内部矛盾,或可为我所用。未来或可暗中扶持右贤王,使其与单于庭相争,则我北地压力可减。”
“嗯,”李凌赞许道,“能看出其三重意图,并思及‘以夷制夷’之策,业儿你有进步。与胡虏交道,切记:重利而轻义,畏威而不怀德。示之以强,可使其惧;诱之以利,可使其争;守之以信(指坚守原则),可使其敬。今日我示之以强(军容),守之以信(臣节),彼虽未能得逞,然我北地之严整、本王之立场,彼已深知。此亦是一种威慑。至于其内争,确可留意,但介入须慎,时机尤要把握,切不可引火烧身。”
“儿臣谨记父王教诲!”李玄业郑重道。这场真实的外交交锋,让他对边境关系的复杂与险恶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匈奴使团在狄道滞留三日后,被“礼送”出境。其间,公孙阙的人手又设法从使团下层人员口中套取了一些关于草原今年雪灾严重、各部生计艰难、以及单于庭与右贤王部因草场、贡赋问题矛盾激化的零碎信息,进一步印证了阿提拉之言非虚。
送走匈奴人后,李凌立即召集核心僚属,对此次事件进行总结部署。
“匈奴此来,虽未得逞,然其动向,值得高度警惕。”李凌肃容道,“右贤王部生计困难,又受单于庭压制,今冬明春,南下寇边或西掠西域的风险大增。破奴,边境防务,需再加强!尤其注意小股精骑的渗透劫掠!”
“末将明白!定叫胡虏有来无回!”赵破奴慨然领命。
“勃兄,开春互市,需制定更严密的章程,加强监管,既要满足边民需要,又要严防铜铁、兵甲等禁物出境,更要警惕其借机窥探。”
“老臣遵命。”
“子通,对匈奴,尤其是右贤王部的情报搜集,要列为重中之重。要弄清其内部矛盾究竟到了何种程度,各部首领态度如何。或可……尝试与右贤王部中不那么敌视汉朝的贵族,建立一条极其隐秘的联系渠道,但绝不可承诺任何事,只为获取信息。”
“臣明白,定会小心行事。”
“此外,”李凌目光深远,“匈奴内部不稳,于我西进大业,亦是机遇。可加大与西域诸国的联络,使其疏远匈奴,向我靠拢。”
腊月三十,除夕。处理完匈奴使者的风波,狄道城迎来了岁末的平静。靖王府家宴上,李凌对李玄业道:“业儿,今日匈奴使者一事,可看作一堂课。为政者,不仅需治内安民,更需应对四方。北地地处要冲,胡汉杂处,未来此类交锋,只会更多。你需早日熟知此道。”
“儿臣定当努力研习,不负父王期望!”李玄业深知肩上责任重大。
这个岁末,因匈奴使者的到来,显得不那么平静。但经此一事,北地郡非但未露破绽,反而借此展示了实力与定力,并获得了关于北方强邻的宝贵情报。靖王李凌以其老练的手腕,成功地化解了一次潜在的外交危机,并为未来可能的边境博弈,埋下了伏笔。纵横捭阖之道,已在年轻的世子心中,悄然播下了种子。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匈奴传:“(文帝初立)匈奴右贤王尝遣使至北地,觊觎边情,靖王凌应对得宜,虏使无功而返。”
* 家族史·始祖本纪:“后少帝元年腊月,匈奴右贤王使至,凌公沉着接见,挫其离间之谋,获其内情。世子玄业观礼,始知外交之险与机。”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胡使南来,上帝威临,折冲樽俎,圣嗣观政知方。”
* 北地秘录·凌公折冲匈奴使:“匈奴使至,李凌不卑不亢,坚守臣节,巧获虏情,世子得窥纵横之术。”
(第三百五十八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