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51章 西进经略,雏鹰振翼

第351章 西进经略,雏鹰振翼(2 / 2)

李玄业精神一振:“请父王吩咐!”

“这‘通’策之中,官督商办西域商队一事,千头万绪,关乎重大。勃兄总揽全局,具体协调、选拔商贾、核定货品等事宜,你可从旁协助学习。”李凌正色道,“你需跟随勃兄,了解如何甄别可靠商贾,如何核定本钱利润,如何选择交易货品,如何制定行路规章,乃至如何应对沿途风险。此事看似繁琐,却是我北地未来财源、情报、影响力西进之关键。你可能胜任?”

李玄业深知此乃父亲对自己的信任与考验,压下心中激动,肃然躬身:“儿臣定当尽心竭力,跟随周世伯用心学习,绝不辜负父王重托!”

“好!”李凌点头,“切记,多看,多问,多思,慎言,慎行。遇有难决之事,随时禀报勃兄或为父。”

“儿臣遵命!”

自此,李玄业的身影开始频繁出现在郡府管辖市舶、贸易的官署中。他虚心地跟在周勃身边,观摩这位老臣如何与形形色色的商贾打交道,如何评估货品的价值与风险,如何制定公平的贸易规则。周勃亦倾囊相授,耐心讲解其中关窍。李玄业天资聪颖,又肯用心,很快便对商队组建、货物调配、路途保障等事宜有了初步的了解,甚至能提出一些颇具见地的建议。例如,他建议首次官督商队规模不宜过大,应以建立信誉、探查路况为主;又提出,交易货品除丝绸瓷器外,可多带些北地自产的优质毛毡、药材,更贴近西域需求。周勃对其进步深感欣慰。

就在北地郡上下全力推进西进经略之际,八月初,来自关东的一则最新战报,再次打破了短暂的平静。公孙阙密报:荥阳战场形势突变,齐王刘襄联军久攻不下,士气受挫,且内部出现裂隙;而长安王太后启用了一位名为“灌婴”的宿将,此人用兵老辣,率援军抵达后,接连打了几个胜仗,稳住了战线,关东战事恐将陷入长期消耗。更引人注目的是,战报中提到,朝廷似有派遣使者北上,联络代王、燕王等北方边郡诸侯的迹象,其意不明,或为争取支持,或为防范北地等西部势力。

此报传来,李凌立即召集核心僚属商议。

“王爷,”周勃分析道,“战事胶着,于朝廷、于齐王皆非好事,然于我北地,未必是坏事。双方消耗越久,实力受损越重,将来便越需倚重我方。然,朝廷若真欲联络代、燕等王,需警惕其对我形成夹击或孤立之势。”

公孙阙道:“代王刘恒,性情沉静,素有贤名,拥兵自重,向来不参与中央纷争。燕王刘建,实力较弱。朝廷欲说动此二王,恐非易事。然,亦不可不防。臣建议,可秘密遣一心腹,以通商或探亲为名,前往代、燕之地,了解其真实动向,并试探其对我北地态度。”

李凌沉吟片刻,决断道:“勃兄与子通所虑极是。关东战事,任其发展,我北地绝不介入。对代、燕二王,则以静制动,子通可派精细之人,前往接触,只带耳朵,不带嘴巴,了解其意向即可,万不可主动结盟,授人以柄。当前我之要务,仍是‘西进’!关东越乱,我西进之策便越显重要!唯有将西北经营成铁板一块,我北地方有足够的资本,应对未来任何变局!”

“诺!”众人领命。

八月的北地,秋高气爽。狄道城外,新一批组建的官督商队,满载着货物,在精锐骑兵的护送下,浩浩荡荡地踏上了西出阳关的征程。城内,世子李玄业在周勃的指导下,仔细核对着下一支商队的货品清单。靖王李凌则站在王府高台,目光越过狄道城,遥望西方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中原的战火与纷争,似乎已成了遥远的背景音,而一条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道路,正在他的谋划下,徐徐展开。北地这艘航船,正坚定地调整航向,驶向那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西部瀚海。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后少帝纪:“(后少帝)元年秋,关东战事胶着,北地靖王凌专心边事,通商西域,边郡晏然。”

* 家族史·始祖本纪:“后少帝元年七下至八月,凌公定‘西进经略’之策,行‘稳、通、融’三策,结好河西,通商西域,世子玄业始涉实务,协理商队。时关东战酣,北地独辟蹊径,势日张。”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东土纷争,上帝西顾,圣域通衢,圣嗣习经世之务。”

* 北地秘录·凌公西进策:“李凌趁中原乱,定策经营西北,世子预实务,北地根基西拓。”

(第三百五十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