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50章 夏粮盈仓,西陲砥柱

第350章 夏粮盈仓,西陲砥柱(2 / 2)

“勃兄,”李凌又对周勃道,“大军出动,粮秣军需需全力保障。新收麦粟,正好派上用场。”

“王爷放心,老臣即刻调配,绝无延误!”周勃慨然应诺。

七月五,赵破奴率三千精骑,一人双马,携带十日干粮及充足箭矢,如同离弦之箭,冲出边塞,杀入漠南。此次军事行动,规模不大,但目标明确,行动迅猛。北地铁骑充分发挥其机动性与战斗力,数日内连续袭击了三个朔方残部的小型营地和一支匈奴杂胡的运输队,焚毁大量物资,斩杀数百人,俘获牛羊马匹数以千计,自身伤亡轻微。捷报传回,狄道军民士气大振。

与此同时,公孙阙也成功访问了休屠部。他巧妙利用北地军此次成功的军事行动作为背景,软硬兼施,最终促使休屠王再次重申了与北地的友好关系,并约束了部下。河西方向的压力暂时缓解。

在整个过程中,李凌有意让李玄业更多地参与其中。他让儿子阅读前线发回的军报,听取周勃关于粮草调度的汇报,甚至让他旁观公孙阙出发前的外交策略推演。

一次军议后,李凌问儿子:“业儿,观此次应对边患,有何感想?”

李玄业思索道:“父王,儿臣以为,此次策略,正合‘远交近攻’之理。对河西,地远势大,需以抚为主,以战为辅;对朔方,地近力弱,且与我宿怨已深,需以战为主,以慑其心。且时机把握极佳,趁关东大乱,朝廷无暇干预,我方可放手施为,一举两得。”

李凌欣慰道:“能看到‘远交近攻’与‘时机’,业儿你进步神速。然,还需切记,无论‘交’与‘攻’,背后支撑的,皆是实力。若无新收之粮,赵将军岂能远征?若无精悍之师,公孙先生岂能从容外交?归根结底,仓廪实,武备修,方有纵横捭阖之资本。”

“儿臣明白了!实力乃根本,谋略乃运用,二者缺一不可。”李玄业领悟道。

七月十五,赵破奴率军凯旋,携大量战利品而归。北地郡举行了一场小规模的庆功仪式,犒赏有功将士。狄道城内,一派安定繁荣、武备修明的景象。

然而,来自关东的消息依旧不容乐观。最新密报称,荥阳战场已成绞肉之所,双方伤亡累计已超十万,仍胜负未分。更有传言,长安王太后因战事不利,迁怒于一些态度暧昧的朝臣和边将,朝中清洗之风渐起。

李凌站在王府高台,望着东南方向,目光深邃。关东的血,流得越多,北地这边陲之地的份量,似乎就越重。他手中掌握的粮草、军队,以及这片相对安宁的土地,在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谈判或交易中,都将成为极具分量的筹码。

“业儿,”他对身边的儿子说,“你看,关东打得越凶,朝廷就越需要安稳的后方,就越不敢轻易开罪于我。这,便是‘坐观’的价值。然,‘坐观’非是无所作为,而是要以更强的实力,更稳固的根基,去等待和创造属于我们的机会。”

“父王深谋远虑,儿臣受教。”李玄业望着父亲,眼中充满了敬佩与思索。

夏日的北地,粮仓盈实,军威赫赫,民心安定。在帝国东部陷入一片混乱与杀戮之时,靖王李凌统治下的这片土地,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悄然壮大,如同一块日益坚实的砥柱,屹立于西北边陲,静待着时代浪潮的下一步变化。而年轻的世子,在这实干与谋划交织的夏天里,正飞速地成长着。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后少帝纪:“(后少帝)元年夏,北地大稔,边备修明。”

* 家族史·始祖本纪:“后少帝元年六月下至七月,北地夏粮丰稔,仓廪充盈。凌公趁时遣军北击朔方残部,威震漠南;遣使抚河西羌胡,西线暂宁。世子玄业观政习军,益知储粮、备武、外交之要。时关东战事酷烈,北地独安,势日重。”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上帝赐丰年,圣域仓廪实,王师惩凶顽,圣嗣通实务。”

* 北地秘录·凌公夏收定边:“李凌趁夏收粮足,北击朔方,西抚羌胡,巩固边防,世子随习获益,北地于天下乱中独强。”

(第三百五十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