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在督导秋收之余,亦不忘对继承人的培养。他时常带着李玄业巡视粮仓,观看粮食入库的过程,并讲解仓储管理、粮秣调配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
“业儿,你可知,这满仓粮食,不仅是饱腹之物,更是安定人心、稳固江山之本?”李凌指着堆积如山的谷堆,对儿子说道,“有了足够的粮食,军心可稳,民心可安,即便遇上天灾人祸,亦有应对之资。与河西交好,获取良马,增强军力,亦是守护这些粮食、守护我北地百姓的手段。”
李玄业仰头看着金黄的谷物,认真地点点头:“父王,孩儿明白了。治国就像持家,既要把家里的粮仓装满,也要和邻居处好关系,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平安长久。”
李凌闻言,欣慰地抚须微笑:“业儿能作此想,甚好。然,与邻相处,既要讲情义,亦需明利害,守分寸。这其中尺度,需你日后细细体会。”
八月上旬,秋收基本结束,北地郡迎来了又一个前所未有的丰收年。也就在此时,公孙阙派出的密使,历经艰辛,带回了来自河西的第一批确切消息。
消息有好有坏,但总体利好。好消息是:休屠、浑邪二部确有诚意与北地结好,其部众对稽鬻的统治普遍不满,对富庶稳定的北地心怀向往。二部首领对李凌提出的“盟誓”方式表示接受,并同意先派遣子弟至北地学习。坏消息是:稽鬻虽北遁,但其在河西仍留有部分监军和亲信部落,对休屠、浑邪等部的动向有所监视,二部行动尚需隐秘。此外,河西并非铁板一块,尚有部分小部落摇摆不定,或倾向于其他势力。
李凌仔细听取了公孙阙的详细汇报,沉吟道:“情况比预想复杂,但机遇大于风险。稽鬻留守力量不足为惧,关键在于如何稳固休屠、浑邪,并争取更多部落。告诉使者,继续与二部保持密切联系,其所需铁器、药材等物资,可酌情分批提供,但要其以马匹、皮毛相换,以示公平,亦免我北地负担过重。对其派遣子弟之事,可允其于今冬明春成行,由学吏馆妥善安置,施以教化。”
同时,李凌指示高顺,加强对河西方向的侦察,密切关注稽鬻留守部落的动向,以及是否有其他势力(如西域小国)试图插手河西事务。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狄道城内举行了简朴而热闹的丰收庆典,军民同乐,共享太平。李凌在庆典上犒赏了有功将士和辛勤农人,并宣布减免部分赋税,进一步凝聚了民心。庆典的烟火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北地军民对未来的信心。
然而,在欢庆之余,李凌独自登临城楼,遥望西方。那里,广袤的河西走廊,正在成为他棋盘上的一颗重要棋子。他知道,西联羌胡之路绝不会平坦,但这一步若能走好,北地的战略态势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善。秋收定鼎,不仅奠定了物质基础,更开启了北地向西拓展的新篇章。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前少帝纪:“(前少帝)三年秋,北地大穰,靖王凌通商西域,边郡益富。”
* 家族史·始祖本纪:“前少帝三年七八月,北地五载连丰,仓廪极度盈实。凌公定‘西联’之策,遣公孙阙密使河西,结好休屠、浑邪诸部,约共抗稽鬻,许以互市、授艺之利。西陲屏障初现,北地战略之势豁然开朗。”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上帝赐丰登,广结西藩,圣域之基西拓,威德远播。”
* 北地秘录·凌公西拓之谋:“李凌趁丰稔之机,遣使河西,密结羌胡大部,以商利为饵,共御匈奴,北地影响力悄然西进。”
(第三百一十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