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06章 疫病骤起,转机暗生

第306章 疫病骤起,转机暗生(2 / 2)

公孙阙也道:“据最新密报,稽鬻连日召集各部首领议事,争吵激烈。有部落要求北撤避疫,但稽鬻担心就此退兵,前功尽弃,威望扫地,故而犹豫不决。”

李凌站在城楼,遥望匈奴大营方向,目光深邃。他知道,转折点或许就要到了。但越是此时,越要沉住气。

“传令全军,继续保持最高戒备!匈奴虽疲,困兽犹斗!尤其要防备其撤军前的报复性攻击或疯狂掠夺!勃兄,城内防疫不可松懈,同时可适当增加口粮配给,尤其是肉食,增强军民体质,以御严寒疫病。告诉将士们,胡虏已露败象,胜利在望,然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关头,切莫功亏一篑!”

正当北地局势因匈奴疫病而出现转机时,又一封来自长安的密信,由公孙阙的心腹冒死穿越匈奴封锁线,送到了李凌手中。信中的内容,让李凌精神一振:太尉周勃(灌婴侯)奉辅政大臣之命,已派遣一支约五千人的精锐骑兵,以“巡边犒军”为名,正向上郡、北地方向开来,领军将领为骑都尉李广! 虽然信中明确表示,此军主要目的为震慑朔方虫达,并查看北地情况,未必会直接与匈奴开战,但其动向,无疑对稽鬻构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好!好!好!”李凌连说三个好字,将密信传阅周勃、高顺,“长安虽未明言援我,然此军一出,稽鬻必疑神疑鬼!其内忧疫病,外有援军将至,退兵,恐已是其唯一选择!”

果然,不久后,斥候回报,匈奴大营开始出现大规模调动的迹象,部分营寨开始在夜间悄悄拆除,辎重车辆向西北方向移动。显然,稽鬻在疫病和可能到来的汉军援兵双重压力下,终于撑不住了,开始准备撤军。

李凌得报,并未下令出击。他深知,己方兵力有限,匈奴虽疫病缠身,但主力尚存,困兽之斗尤为可怕。此刻最佳策略,便是“稳坐钓鱼台”,静观其变,让其“体面”地退走,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传令各门,严密监视,但不得主动出击。多点火把,增派哨兵,做出严防其夜袭或撤退时反扑的姿态即可。”

公元前190年,汉前少帝三年正月初一,在这个本应欢庆的元日,匈奴稽鬻部大军,终于在夜幕和风雪的掩护下,拔营起寨,向着西北方向狼狈撤去。他们丢下了大量行动不便的病患和部分笨重物资,仓皇北遁,来时汹汹,去时惶惶。

持续近两个月的狄道之围,就这样以一种谁也未曾预料的方式——一场突如其来的军营瘟疫,以及一支恰到好处出现的汉军偏师所带来的心理威慑——悄然解除了。

当黎明的曙光再次照亮白雪覆盖的狄道城头,守城将士望着远方空空如也的匈奴营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片刻的沉寂后,震天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劫后余生的喜悦与自豪,洋溢在每一个军民的脸上。

李凌登上城楼,望着匈奴远去的方向,心中并无太多喜悦,唯有沉甸甸的思考。这场危机虽然度过,但匈奴之患未除,边境依然难言安宁。而经此一役,北地郡虽损失不小,但军民历经血火考验,凝聚力空前,李凌的威望也达到了新的高峰。他知道,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即将开始。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前少帝纪:“(前少帝)三年春,匈奴稽鬻自北地引去。”

* 家族史·始祖本纪:“前少帝二年十二月中,胡营大疫,死者甚众,又闻长安遣李广巡边,稽鬻内忧外患,遂于三年元日夜遁。凌公稳守狄道,防疫安内,静观其变,终不战而屈人之兵。”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胡酋营罹瘟,天兵慑其魄,上帝佑圣城,不敢犯而遁。”

* 北地秘录·凌公守城退敌:“匈奴围狄道,久攻不克,营中疫起,又闻汉援将至,稽鬻惧而北遁,李凌不战而胜。”

(第三百零六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