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黑石堡虽捷,然稽鬻主力未损,其下一步动向,你有何判断?”李凌问道。
高顺指着沙盘,分析道:“王爷,稽鬻新挫,强攻狄道坚城,恐非上策。末将以为,其可能采取以下策略:一、分兵四出,扫荡我周边县邑、屯田,断我外援,掠夺粮草,动摇我军心;二、长期围困,消耗我军粮秣士气,待我疲敝再攻;三、寻找狄道城防弱点,或挖掘地道,或收买内应,里应外合。”
公孙阙补充道:“子通亦得类似情报。稽鬻军中确有擅长土木作业的部落,且其派往河西的使者活动频繁,似在威逼利诱那些尚未完全臣服的部落提供支援,甚至可能许以狄道财富瓜分。”
周勃忧心道:“若其长期围困,虽粮草无忧,然城内军民久处重压之下,恐生变故。且今冬酷寒,对守城亦是严峻考验。”
李凌沉吟片刻,决断道:“诸位所虑,皆在情理。我狄道城高池深,粮秣充足,军民同心,短期无虞。然,不可被动挨打。我之策,当以‘静制动’为主,辅以‘主动扰敌’。”
他具体部署道:
“其一,城防务求‘无懈可击’。高顺,立即组织人手,在城墙内侧挖掘深沟,埋设陶瓮,派耳力聪敏者日夜监听,以防敌军挖掘地道。对四门及城墙薄弱处,增派重兵,多备火油、沙土,以应对火攻或集中突破。夜间警戒需加倍,多设明暗哨卡。”
“其二,民心务求‘稳如磐石’。勃兄,加强对民夫营的管控和激励,赏罚分明。每日定时发放口粮,确保公平。组织医官巡诊,防治冻伤疾病。可让军中文书撰写通俗战报,宣扬黑石堡之捷,鼓舞士气。对城中老弱,多加抚慰。”
“其三,外线务求‘积极牵制’。子通先生,加派死士,伺机焚烧匈奴粮草,刺杀其将领,虽不能伤其筋骨,亦可扰其心神。同时,严密监控朔方虫达动向,若其按兵不动或心怀叵测,需早做防备。对河西那些尚有异心的部落,继续暗中联络,许以重利,促其袭扰稽鬻后方。”
“其四,业儿的教育,亦不可因战事完全中断。”李凌转向周勃,“可择军中通文墨、晓军事的稳重之士,每日抽空为业儿讲解城防布局、兵械原理、战例故事,让其虽在城中,亦能系统学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命令下达,狄道城如同精密的仪器,更加高效地运转起来。城防措施进一步细化,民心在官府的竭力安抚下渐趋稳定。公孙阙派出的精锐小队,如同幽灵般潜入黑夜,对匈奴大营进行骚扰,虽战果有限,但确实让稽鬻不胜其烦,不得不加强营地警戒,分散了兵力。
而李玄业,则在紧张的氛围中,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堂“实战军事课”。一位受伤退役的老军侯,被指定为他的临时老师,每日在相对安全的王府内院,用简易的沙盘和模型,向他讲解为什么城墙要修成锯齿状(马面),弩箭为什么能射那么远,滚木擂石如何运用才能杀伤力最大。这些知识,远比书本上的文字更加直观和深刻。
十一月十五日,稽鬻果然改变了策略。他派出一支万余人的偏师,绕过狄道,试图攻击北地郡其他较为薄弱的县城,掠夺粮草,并切断了狄道通往东南方向的几条次要道路。然而,李凌早已下令周边各县坚壁清野,百姓撤入城中或附近山险,匈奴偏师收获甚微,反而因为分兵,削弱了对狄道正面的压力。
得到消息后,李凌对众将道:“稽鬻分兵,说明其急于求成,亦显其兵力虽众,却无法形成合力。我只需稳守狄道,其偏师孤悬在外,不足为惧。传令各县,继续坚守,待敌疲自退。”
至此,狄道攻防战进入了一个相对僵持的阶段。北地郡这座心脏之城,在李凌的坐镇下,如同磐石般屹立在风雪之中,静待着战局的下一步变化。而未来的继承人李玄业,也在这战火的洗礼中,悄然成长。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前少帝纪:“(前少帝)二年冬,匈奴围狄道,靖王凌守御有方,寇不能克。”
* 家族史·始祖本纪:“前少帝二年十一月中,稽鬻大军兵临狄道,围而不攻。凌公令城防务求森严,民心务求安定,外遣奇兵扰敌,内授嫡子玄业兵戈之识。狄道稳如磐石,匈奴师老无功。”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胡骑围圣城,上帝稳军民,授圣嗣兵道,圣域不可撼。”
* 北地秘录·凌公守城教子:“狄道被围,李凌从容部署,固防安民,并借此危局,启嫡子玄业知兵事,雏凤初鸣于烽火间。”
(第三百零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