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93章 秋收定策,西风渐起

第293章 秋收定策,西风渐起(2 / 2)

“其二,子通先生,情报工作,需向西再进一步!不仅要探听匈奴动向,更要深入了解河西、西域之地形、水文、部落分布、内部矛盾。要设法与西域诸国建立间接联系,传递汉朝(尤其是北地)友善之意,使其知匈奴并非唯一选择。此乃‘广布耳目,预结外援’之策。”

李凌最后强调:“所有这一切,皆在‘恪守臣节,保境安民’之大义下进行。给朝廷的奏报,只言边郡寻常事务,民生安堵,绝不轻言边患,更不主动请缨。我要让长安觉得,北地只是一心一意过日子、守地方的忠顺藩王,而非心怀异志、招惹是非的边镇悍将。然,我北地自身,必须对西边吹来的风,保持最高警惕,并做好万全准备。”

【系统提示:宿主面对潜在区域性霸权崛起与中央关注缺位的战略态势,采取“韬光养晦、积极预置”的复合策略,旨在独立构建区域安全屏障与战略纵深,统治战略展现出高度的自主性与前瞻性… 宿主状态:于复杂地缘格局中精准定位,以务实内政掩护长远战略布局,将外部威胁转化为强化自身区域影响力的契机,展现其作为战略家的深远谋略…】

策略既定,北地郡的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六月中旬至七月,郡府的工作重心明显向秋收准备倾斜。周勃亲自督导各曹署,核查仓廪、检修器械、组织人力,制定详细的收割、运输、入库计划,并对“战略储备粮”的储存和管理做出了特殊安排。边境地区,互市的管理更加规范,郡府甚至派出专人,帮助一些较小的羌胡部落规划草场、防治畜疫,赢得了不少好感。军中,高顺在保持日常戍守的同时,秘密调整了部分防区,在一些险要隘口增派了精锐,加固了工事,并组织小股部队进行高强度的野外生存和对抗演练,一切都在不引人注目的情况下进行。

公孙阙的情报网络,如同敏锐的触角,更加深入地向西延伸。更多的“商队”带着使命出发,他们的任务不仅是买卖货物,更是绘制地图、结交头人、探听虚实。学吏馆内,关于西域语言、地理、风俗的课程悄然增加,一批年轻人开始将目光投向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

七月初,第一批早熟的冬麦开始收割,北地迎来了丰收的第一个高潮。田野里,金浪翻滚,收割的农人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喜悦。也就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公孙阙的情报渠道再次传来消息:匈奴稽鬻似乎对河西走廊的掌控遇到了些许阻力,几个较大的羌胡部落阳奉阴违,并未完全归心。同时,有西域小国(如楼兰)的使者,似乎在尝试绕开匈奴,与汉地取得联系,但路径不明。

李凌得到这些消息,在视察秋收的间隙,对随行的周勃、公孙阙言道:“看来,稽鬻之势,亦非铁板一块。河西西域,人心各异,此乃我之机遇。秋收之后,我北地当更有作为。然,切记‘欲速则不达’,一切须水到渠成,顺势而为。”

七月下旬,秋收全面展开,北地上下沉浸在一片繁忙与喜悦之中。仓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充实起来,郡府财政状况极佳。李凌适时下令,减免部分赋税,犒赏军民,进一步凝聚了人心。狄道城外,新收获的粮食和边境贸易的货物,堆积如山,车水马龙,展现出一派盛世边城的景象。

然而,在这片丰收祥和的背后,北地的高层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李凌知道,眼前的繁荣,离不开对远方潜在威胁的警惕和未雨绸缪的布局。西边吹来的风,虽然尚且微弱,却已带着草原特有的腥膻和沙尘的气息。北地的这个秋天,在丰收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深沉谋划中,显得格外厚重。秋收之后,北地将依据既定的策略,继续向着更加深远的目标,稳步前行。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前少帝纪:“(前少帝)元年秋,北地大穰,靖王凌仓廪实,边备修。”

* 家族史·始祖本纪:“前少帝元年六七月,凌公得匈奴稽鬻统一左部、整合河西之确报,深感西患将起。遂定‘秋收定策,西风渐起’之策:令周勃借秋收夯实战略储备,理顺内政;深化互市,扶植亲汉羌胡,行‘以夷制夷’;令高顺外松内紧,秘练精兵,加固边备;令公孙阙广布西域侦骑,探地理人情,结好诸国。北地外示丰收之安,内实西陲之备。”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胡酋势起,上帝令圣域丰储固本,密布西极,以应其变。”

* 北地秘录·凌公秋收谋西:“闻匈奴统一,李凌借秋收之机,深固根基,暗扶羌胡,精练士卒,广探西域,悄然布局应对未来西患。”

(第二百九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