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82章 新朝初立,北地观风

第282章 新朝初立,北地观风(2 / 2)

军营里,高顺组织的各类小比武开展得有声有色。士卒们憋了一冬的劲头有了正当的释放渠道,校场上箭矢嗖嗖,呐喊阵阵,但规模都控制在营、队一级,并未兴师动众。高顺还亲自督查了狄道城各处的防御设施,对雉堞、城门、吊桥等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和加固,防患于未然。对王勇部的监视依旧严密,但北地军的表现更加“专业”和“克制”,避免了一切不必要的摩擦。

与此同时,公孙阙的情报网络像敏锐的触角,持续捕捉着来自长安的细微波动。消息陆续传回:陈平、周勃等人稳定局势的手段老辣,清算吕氏余党的行动有条不紊,并未引起大规模动荡;皇帝刘盈接连颁布诏书,减免部分赋税,赦免轻罪,意在收拢民心;朝议中,有大臣提及要“安抚四方”,尤其是稳定边郡;另有消息称,周勃(灌婴侯)已奏请皇帝,欲派遣使者“宣慰诸王,察访边情”。这些信息碎片,经过公孙阙的整理分析,逐渐拼凑出新朝初期的大致政策轮廓:以稳定内部为主,对外(包括边镇) likely 采取安抚和观察的策略,短期内可能不会有大动作。

李凌仔细研读着每一份情报,心中渐渐有了底。新朝的态度,符合他的预期,也为他推行“观风”策略提供了空间。他指示公孙阙,继续密切关注,尤其是即将派出的“宣慰使”的组成、路线以及可能携带的具体使命。

二月二,龙抬头。北地寒意稍减,湟水冰层开始出现消融的迹象。狄道城内,百姓们开始清扫积雪,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也就在这一天,公孙阙收到了一封来自长安的、并非通过秘密渠道,而是通过官方驿传送达的文书。文书并非直接给靖王府,而是发给北地郡府的例行公文,内容是关于新皇登基(虽刘盈早已即位,但此次是亲政后的正式确认)大赦天下的诏书抄件,以及要求各郡县依制奉行、安抚地方的指令。

这封普通的公文,却让李凌精神一振。它标志着长安的新政权已经开始正常运转,并与地方恢复了制度化的联系。虽然这只是一道程序性的命令,但其象征意义重大。

“勃兄,立即以郡府名义,发布安民告示,宣示皇帝陛下恩德,落实大赦之令。务必要让北地军民感受到新朝的气象。”李凌吩咐道,同时,他心中也开始盘算,那封贺表,想必也已送达长安,新朝会作何反应?那即将派出的“宣慰使”,第一站又会是哪里?

北地的二月,在料峭春寒中,悄然过渡。外部,新朝初立的宏大叙事刚刚拉开序幕;内部,李凌领导下的北地郡,正以一种沉静而扎实的姿态,深化着治理,积蓄着力量。他们像一位耐心的猎手,在拂晓的微光中,仔细擦拭着猎枪,调整着准星,等待着最佳时机的到来。而远方长安城的方向,那决定北地未来命运的风向,正在逐渐变得清晰。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高后纪:“高后五年春,帝亲政,安天下。北地靖王凌治理边郡,政务修明。”

* 家族史·始祖本纪:“高后五年正月,凌公遣贺表后,定‘观风’之策,内修实政:令周勃加速整改秋课所察,细化政务章程,备战春耕;公孙阙强化学吏馆实务,密侦新朝动向;高顺固防精练,秘训军官。北地外示静谧,内实励精图治,以绩待新朝。”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新帝立,上帝行观风策,内修圣政,密察朝意,圣域治道益精。”

* 北地秘录·凌公观风砺治:“长安新政,李凌不怠,反加速内政整顿,细化规章,精练士卒,密探朝局,以静制动,以实绩应新朝。”

(第二百八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