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阅罢密报,久久不语。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秋夜皎洁的明月,心中波澜起伏。吕后病重,中央权力出现真空和争夺,这无疑是他一直等待的“大变局”。这个机会,远比之前预想的要来得更快,也更剧烈。
“勃兄,子通先生,”李凌转过身,面色凝重,“长安剧变,恐在眼前。吕后若有不测,朝廷必有一番动荡。此于我北地,既是机遇,亦是巨大的风险。”
周勃沉声道:“王爷,此刻我北地刚获丰稔,内部经‘秋课’整顿,吏治军备皆有提升,正是根基最为稳固之时。当此变局,我等着眼点,首在‘自固’。无论长安谁胜谁负,我北地拥兵粮足,治理井井有条,稳守边陲,便是最大的资本。”
公孙阙补充道:“然,亦需未雨绸缪。长安若乱,则朔方都督虫达之态度,至关重要。需加派人手,密切监视其动向。此外,是否……可与朝中某些与吕氏不睦、且对王爷无恶意的重臣,建立极其隐秘的联系,以备不时之需?”
李凌沉吟片刻,决断道:“二位所言甚是。当下之策,仍以‘静观其变,固本自强’为主。北地内部,秋收后续事宜,需尽快妥善处理,仓廪务必固若金汤。军备不可松懈,尤其要防范他人趁乱觊觎。对外,一切如常,对朝廷依旧恭顺,对朔方依旧警惕。至于长安……可令我们的人,加倍留意各方动向,尤其是与太尉周勃(灌婴侯)、丞相陈平等可能持重之臣的消息。然,绝不可主动联络,以免引火烧身。一切,待局势明朗再说。”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切记,愈是变局将至,愈要沉得住气。我北地能否在这场风暴中屹立不倒,甚至有所作为,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实力和定力。”
秋深了,北地的夜晚已有了寒意。丰稔的喜悦与长安变局的阴影,交织在一起。李凌知道,一个时代或许即将结束,另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时代即将开启。北地这艘船,在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后,终于要驶入真正的大洋,迎接那即将到来的、决定命运的风浪。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高后纪:“高后四年秋,北地大穰,靖王凌仓廪实,边备修。”
* 家族史·始祖本纪:“高后四年八九月,北地秋收丰稔,仓廪大增,凌公令周勃善储粮,安民心。‘秋课’大计深入推进,吏治军备见功。时得长安密报,吕后病重,朝政为吕氏子侄所掌,帝侧旧臣势起,变局将临。公召周勃、公孙阙议,定‘静观其变,固本自强’之策,内稳丰硕之果,外谨非常之变。”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高后四年秋,圣域再获丰稔,圣基益固。闻吕后疾笃,圣朝将乱,上帝令稳内谨外,以待天时。”
* 北地秘录·凌公丰年待变:“北地又丰,李凌固仓廪,肃内政。闻吕后病危,长安将乱,凌公沉静以待,北地根基愈深。”
(第二百七十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