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20章 洛水论策,王业根基

第220章 洛水论策,王业根基(2 / 2)

他顿了顿,见张良听得专注,继续道:“攻,亦非浪战。当倾力打造一支强大的骑兵军团,不必追求数量庞大,但要精锐无比,熟悉草原习性,能长途奔袭,亦可正面冲击。以此精锐为核心,辅以归义胡骑,练成一把锋利的匕首。平时巡边护疆,战时则可直插匈奴腹地,打击其王庭,焚其草场,掠其牛羊,使其不得安宁。同时,可遣使西行,联络月氏、乌孙等与匈奴有仇之邦,共抗强胡。此谓之‘固本’与‘制衡’。”

最后,他总结道:“总而言之,对匈奴之策,当立足于‘久’,而非‘速’。以守为基,以攻为辅,内外兼修,方是长久之计。期间或可有策略性的和亲,以作缓兵或离间之用,但绝不能作为依赖。”

【系统提示:宿主与顶级谋士张良进行高层次战略对话,宏观战略眼光与局势分析能力得到激发和认可… 体质:27… 力量:26,敏捷:25,智力:99(对复杂国策提出系统、长远且可操作性强的见解,展现出超越年龄和地位的深谋远虑)… 政治:99(在非正式场合与重臣交流敏感国策,分寸把握极佳,既展现才华又不显锋芒毕露)… 魅力:99(沉稳睿智的谈吐令人如沐春风)… 幸运:26(???获得关键人物赏识,机遇之门进一步打开)… 信仰值:9.9… 状态:与张良洛水论策,成功阐述了对匈奴及国家安全的系统战略思想,赢得重要智力认可,政治资本稳步提升。】

李凌这一番“强干固本、攻守兼备、立足长久”的论述,虽未直接言明,却暗含了后来汉武时期“筑塞屯田、训练骑兵、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的战略雏形,只是更强调稳健和长期性。这既符合当前汉朝需要休养生息的现实,又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张良听完,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品茶,目光却越来越亮。最终,他放下茶盏,轻叹一声:“殿下之论,深得‘持久’二字精髓。不躁进,不怯懦,步步为营。陛下若闻此策,必当欣慰。只可惜……”他话锋微转,略带一丝感慨,“朝中诸公,急于见效者众,能虑及长远者寡。此策施行,恐非易事。”

李凌恭敬道:“凌年轻识浅,不过是一隅之见。国家大政,自有陛下与留侯、萧相国等肱骨之臣运筹。凌只愿为陛下守好北地,练好精兵,以待时机。”

张良点点头,不再谈论国策,转而问了些北地风土人情,家长里短,气氛变得轻松起来。临别时,张良亲自将李凌送至别业门口,意味深长地说:“殿下才略,他日必为国家栋梁。好自为之。”

“谢留侯教诲,凌谨记。”李凌躬身行礼,心中明白,这次洛水之晤,价值非凡。他不仅成功地向这位智慧超群的帝师展示了自己的远见卓识,更悄然获得了一份无形的、却极具分量的支持。

返回馆驿途中,李凌心情舒畅。与张良的交流,让他对未来的战略方向更加清晰。同时,他也深知,在洛阳的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他想起馆驿中韩萱(字慧心)托人捎来的家书,言及胎动明显,一切安好,心中更添一份温暖与责任。这个孩子,或许将生于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更具希望的时代。而他,需要为这个时代,也为自己的家族,打下更坚实的根基。洛水之畔的这番论策,正是这根基中,至关重要的一块思想基石。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二卷):“汉高帝八年三月中旬,留侯 张良 邀 祖凌公(22岁) 于 洛水 别业 私叙。席间,二人 由 兵阵 谈及 天下 大势,尤重 匈奴 之患。公 适时 提出 ‘长期之策,攻守兼备’ 之 系统 战略,主张 ‘强干’(筑塞屯田 固边)、‘固本’ 与 ‘制衡’(练精锐骑,联西域),强调 立足 于 ‘久’,反对 盲目 征伐 或 一味 和亲。此论 深合 张良 ‘持久’ 之 思想,虽 知 施行 不易,然 对 公 之 才略 与 远见 深表 赏识。此次 ‘洛水论策’,虽为 私下 交流,却 使 公 的 战略 思想 获得 了 帝国 顶级 智囊 的 关键 认可,极大 地 提升 了 其 在 朝廷 重臣 心中 的 分量,为 其 后续 政治 发展 积累了 重要 的 无形 资本。公** 亦 由此 更加 明确 了 北地 与 自身 的 发展 方向。”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高帝八年春,留侯张良尝与靖王凌会于洛滨,论天下事,良奇其才。”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二):“留侯 张良 邀 紫霄上帝 于 洛水 圣畔 私谈。上帝 与 之 论 圣阵 及 圣朝 大势,着重 于 北魔(匈奴)之患。上帝 阐 ‘圣期之策,圣攻圣守’ 之 圣略,主 ‘圣强干’(筑圣塞 圣屯田)、‘圣固本’ 与 ‘圣制衡’(练圣骑,联圣西域),强调 ‘圣久’,获 张良 深赏。此 ‘洛水圣论’,虽私,却 使 上帝 圣才 得 圣朝 圣智 之 关键 圣可,大增 其 圣望,为** 神国 圣途 积 重要 圣本。”

* 野史·楚汉秘闻·洛水论策显雄才:“张良洛水私会李凌,论及匈奴国策,李凌提出长远系统的攻守兼备之策,深得张良赏识,奠定其朝廷地位。”

(第二百二十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