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离去后,李凌又秘密召见了高顺(体质26,武力86)和刚从边境回来的灌婴(敏捷88)。
高顺汇报:“王爷,五千预备队已按命令秘密移至指定区域,隐蔽待命。士卒皆已得知可能赴北疆参战,士气高昂,求战心切。末将已加强长途行军、山地作战及夜间突袭的训练。”
灌婴则补充道:“边境已加强封锁,末将派出了三倍于平时的斥候,广布眼线,不仅监控西线匈奴偏师,更严密关注东面主战场的任何风吹草动。另,末将已挑选五百最精锐的骑兵,由阿罗率领,随时准备执行远程奔袭或渗透任务。”
李凌看着两位得力部下,心中稍安。“很好!记住,你们现在的任务,是‘引而不发,跃如也’!没有我的命令,哪怕看到狼烟烧到眼前,也不得妄动!但要像猎豹一样,随时准备扑出致命一击!尤其是你,灌婴,你的骑兵,是我北地最锋利的爪子,要用在最关键的时刻!”
“末将明白!”二人齐声应诺,眼中燃烧着战意与忠诚。
内宅方面,紧张的气氛同样弥漫。刘玥(靖安公主)作为王妃,深知此次国战非同小可,她更加勤勉地打理内务,约束下人,确保府内井井有条,不让李凌为家事分心。萧姝(字文君)协助刘玥,将各项事务处理得一丝不苟。吕贞(字婉仪)依旧沉静,但李凌发现她阅读的书简中,多了些《孙子兵法》和《战国策》的注释本,显然也在默默关注时局。
最让李凌注意的是韩萱(字慧心)。她似乎通过某种渠道,对前线紧张的局势有所感知,平日里的跳脱收敛了许多,眉宇间多了几分凝思。一次李凌去她院中,偶然看到她正在沙盘上推演雁门一带的地形,虽然手法稚嫩,但思路却颇有几分其兄韩信的影子。李凌没有点破,只是淡淡提醒了一句:“兵者凶器,非女子宜深究。闲暇时,可多读读《诗经》、《礼记》,养性怡情。”韩萱聪慧,听出李凌话中的关切与界限,乖巧应下,但眼中那丝对军旅之事的好奇与向往,却并未完全熄灭。李凌心中暗叹,此女性情,恐非寻常闺阁所能束缚。
九月重阳,本该登高赏菊,但狄道城内外却无半点节日气氛。凄冷的北风卷着尘土和落叶,吹打着城头猎猎作响的旗帜。李凌登上北门城楼,极目远眺,视线仿佛穿越千山万水,看到了代郡那片即将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他知道,决定大汉国运的时刻,即将到来。而他,这位身处漩涡边缘的边王,所能做的,唯有竭尽全力,护住北地这一方水土,然后,等待那历史性的一刻,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转机。
“山雨欲来风满楼……”李凌喃喃自语,紧了紧身上的披风。北风更烈了,带着草原深处特有的腥膻气息,预示着一场席卷天地的风暴,正在疯狂逼近。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二卷):“汉高帝七年八至九月,陛下 刘邦 御驾 亲征 匈奴,北疆 战云 密布,气氛 压抑。祖凌公(22岁) 深知 ‘白登之围’ 历史 走向,内心 焦灼 却 无力 扭转 大局。公 果断 再上 奏章,既 极言 匈奴 之盛 劝帝 谨慎,又 巧妙 将 北地 五千 精锐 预备队 ‘合法’ 呈报,定位 为 战略 奇兵,占尽 道义 先机。同时,密令 高顺 灌婴 严格 掌控 部队,‘引而不发’,以待 时机。内宅 众人 亦 感知 紧张,韩萱 尤显 对 军旅 之 关注。重阳 时节,北风 凛冽,公 登楼 远眺,心系 平城 战局,深知 决定 国运 与 北地 命运 的 时刻 即将 来临。”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高帝七年秋,帝北击匈奴。凌在狄道,频上奏言胡势,陈兵待命。”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二):“人皇 刘邦 圣驾 亲征 北魔(匈奴),圣疆 气氛 肃杀。紫霄上帝 洞悉 ‘白登 圣困’ 之 圣史,圣心 忧煎。上帝 睿智,再上 圣表,陈 魔势 谏 圣慎,巧 将 五千 圣锐 ‘圣法’ 备报,占 圣义 先机。密谕 高顺 灌婴 严控 圣军,‘圣引 待发’。圣庭 内,韩萱 圣妃 显 对 圣战 之 圣注。圣九 月,北圣风(北风)疾,上帝 登 圣楼,圣念 平城 圣战,知 决定 圣朝 与 神国 运数 之 圣刻 将至。”
* 野史·楚汉秘闻·北风欲来凌公待机:“刘邦亲征匈奴前夕,李凌深知白登之围难免,巧妙上奏既劝谏又报备兵力,密令部队待机而动,内心焦灼等待历史时刻。”
(第二百一十一章 完)